袁像壹圆银币版别(袁像中圆的铸币背景)

上篇文章为大家分享了袁像中圆的版别和行情,这篇文章主要了解袁像中圆的铸币背景,袁大头按纪年可分为:中华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和十年;按面值可分为:壹圆、半圆、贰角和壹角。其中只有民国三年这四个面值都有铸造;民国五年只铸造贰角和壹角两种辅币,没有铸造壹圆主币;民国八年只铸造了壹圆主币,没有铸造辅币;民国九年铸造了壹圆主币和贰角辅币;民国十年只铸造有壹圆主币一种。

袁像壹圆银币版别(袁像中圆的铸币背景)(1)

需要注意的是,“中圆”只有中华民国三年一个纪年,再无别的年份。“中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位面值,其实它跟五角、三钱六分、半圆所表述的是一个意思。

1914年中央财政部颁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确定铸造袁像新币,并统一成色,壹圆主币成色仍为90%,五角以下辅币均改为70%。后来财政部以“因时制宜,与原条例略有出入”为由,改成色为89%。同时为实现金本位币制作准备,将五角辅币名称定为“中圆”。

袁像壹圆银币版别(袁像中圆的铸币背景)(2)

1916年(民国5年)7月,财政部应造币总厂的奏请,先在天津发行了含银70%的中圆、贰角、壹角3种新式的银辅币,并力推十进制结算法。除了天津造币总厂铸造过袁像中圆以外,另外南京造币厂也铸造过袁像中圆,剩下其它各厂,中央都没有批准铸造。

根据1935年(民国24年)出版的《财政年鉴》,天津造币总厂自1916年至1929年止,中圆产量约123万枚;南京厂自1917年至1923年止,中圆产量约247万枚,总计约371万枚有余。由于南京造币厂翻印银辅币新模要先送总厂雕刻洋技师复验才能开制,所以南京造币厂所生产的袁像中圆特征应该与天津造币总厂所生产的接近。

袁像壹圆银币版别(袁像中圆的铸币背景)(3)

根据档案中可查到的袁像中圆产量,它的整体产量都不及同时期一圆主币产量的千分之五,由此可见,袁像中圆存世量非常稀少,而且在实际收藏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发现,袁像辅币中“中圆”确实要比“壹角”和“贰角”少见的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