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要越得不到的定律(潘多拉效应)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容易激发人们的逆反心理,原因在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就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诱惑力。

越想要越得不到的定律(潘多拉效应)(1)

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父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耿耿于怀,后来无意间知道自己在人间的第二十六代子孙会杀死自己,普罗米修斯知道这个秘密却没有说,于是,宙斯决定惩治普罗米修斯。他用泥土塑造了一个女人,并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潘多拉”。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按照天父的旨意,赋予了潘多拉无限的魅力,包括美丽,妩媚,娇艳,一颗火热的心等。天父宙斯决定把潘多拉嫁给普罗米修斯和他的弟弟共同为妻。天父送给潘多拉的嫁妆只有一个盒子,并吩咐只有在见到普罗米修斯的时候才能打开。潘多拉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赶往普罗米修斯的住处。

在路上,潘多拉对天父宙斯送的盒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打开了那个盒子。然而,她哪里知道,盒子里装的全是宙斯对普罗米修斯的罪恶诅咒:暴力、瘟疫、贪婪…随着盒子的打开,这些诅咒迅速化作一股青烟飘散到人间。潘多拉忙把盒子关上,可是里面除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希望,什么都没有留下。

从那以后,“潘多拉的魔盒”便被用来比喻制造错误和灾害的根源。心理学上把潘多拉想要打开盒子的心理解释为不禁不为、愈禁愈为,也叫“潘多拉效应”或“禁果效应”——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容易刺激人们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原因在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就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诱惑力。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但大多数读者都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

潘多拉的行为和后果告诉我们:当我们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必须说明理由,否则或者是出于好奇心,或者是出于逆反心理,被要求的人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会为探究为什么而跨越禁区,结果适得其反。

潘多拉效应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它是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整个人生的意义来看,逆反心理常常会带给人负面影响,甚至使人遭受严重损失,此所谓“好奇心害死猫”。但是,好奇心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无数科学家正是出于好奇,才揭开了自然与社会中隐藏的种种奥秘。鉴于此,我们真的应该辩证地看待并妥善地应用潘多拉效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