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十绝古诗朗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梅花十绝古诗朗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花十绝古诗朗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梅花十绝古诗朗读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中的一首,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所描景物清丽雅致, 格调清新脱俗,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全诗意思: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烂的春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是: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着充满活力的春天来临了!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激起人们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绘画者高超的技艺钦佩的思想感情。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此诗是苏轼为他的《春江晚景》画题的诗。2.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食用。3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4.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 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5. 上:指鱼逆江而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南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愉悦的心情。

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

此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写出行路线。这一活动不但打破了一味写景的,还表现出诗人欢快的心情。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

第三句“ 绿荫不减来时路”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第四句“添得黄鹂四五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从而更使人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我读好了三首古诗,你学会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