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孩做康复训练痛苦(早期创伤与虐待经历如何伤害儿童)

文 | 静进医生

经典案例

在当代儿童精神病学、心理学教科书里,美国的一位叫吉妮(Genie,生于1957年)女童常被做典型案例予介绍。

吉妮是该女童的化名。吉妮自幼遭受父母严重忽视、隔离和虐待。在她1岁半时,生父将其关在密闭小房间里,还把她拴在马桶或床上,不让她活动。自此,没人与小吉妮交流和互动,她长期处于依恋和刺激剥夺状态,且极度营养不良。她在关键窗口期没有发展出语言功能,整个童年期她几乎不会说话。直到13岁时,吉妮所遭受的虐待被洛杉矶儿童福利机构所察觉和介入,她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震惊与关注。

吉妮最初被安排住进洛杉矶儿童医院,由一个有医生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对她进行了照护与管理。

心理学和语言学家对她进行了多方位语言康复和治疗,使其整体身心发展出现了很大改善,也发展出一些非言语交流能力(类似形体语言),但直至康复结束时,吉妮仍未建立起基本母语能力。

6岁小孩做康复训练痛苦(早期创伤与虐待经历如何伤害儿童)(1)

吉妮后来的生活安排与监护,引起社会激烈争论。1971年6月,她离开医院与她的指导老师住在一起。再后来,当局将她安排在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一起,以家庭方式共同生活了四年。

迫于监护权引发的争议和舆论压力,18岁时的吉妮再次回到母亲身边住下来。没几个月,她母亲声称无法照护她,并经由当局将吉妮寄养于一家残疾成人安养机构。糟糕的是,吉妮在此机构里未得到人性化照护,大多时间处于社会隔离状态,且时不时受到躯体和情感虐待,使得健康状况恶化,原有语言和生活技能迅速退化。

1978年以后,吉妮的母亲禁止外界对她进行任何科学观察和评估,人们对她的生存情况知之甚少了。据说吉妮目前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但外界不知其生存状态,下落不明。

追溯吉妮的相关资料,才得知其父亲自幼也是生长在孤儿院,后来当了一名航空机械师。吉妮父亲婚后经常施家暴,殴打妻子和禁止她与外界交流。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其父极厌烦孩子哭闹,将其锁在车库里多年,10岁时这个孩子因遭虐和疾病而死。吉妮降生后,遭其父亲的严酷虐待也就不难理解了。吉妮的父亲后来出现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因虐待儿童而受到检方指控,出庭前一天饮弹自尽。

吉妮的身心发育研究

研究者们将吉妮与19世纪法国阿韦龙“野孩子”作比较,后者也是精神病学界研究的典型案例之一。

吉妮13岁时(1970年)被接到儿童医院接受康复指导和心理学研究,她的发育水平只相当于3岁幼童,无法生活自理,亦无法控制大小便。她有很多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如刻板行为动作、对某些噪音极为反感和恐惧、不愿接触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动而攻击、痛觉迟钝、强迫性手淫等。

心理学家David Rigler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资助下,对吉妮进行了干预研究。一年后,吉妮在“盖泽尔发育评估量表”上的得分得到很大提升,大约相当于5岁儿童。她开始有了对人极有限的兴趣,且试图做出某些动作模仿和发音。不过到头来,她还是不愿与人接触,在人多的地方显得焦躁不安,并有自伤行为,尤其害怕接触动物。

在医院治疗后期,她有限地接受治疗师的拥抱,但极易惊恐和发脾气,愤怒时有攻击行为,进而回避他人,独处而不愿走出自己房间。

在语言康复训练下,吉妮开始发出简单的声音,最后断断续续说出几个词,如“爸爸打”、“大棍子”、“吐口水”、“哭”、“爸爸打我哭”等。相比较,吉妮的手势或形体语反而更显熟练些,偶尔用极简的绘图表达自己的意思。

6岁小孩做康复训练痛苦(早期创伤与虐待经历如何伤害儿童)(2)

对吉妮进行大脑影像学检测,未发现有何异常。利手测试发现,吉妮基本属于右利手,其睡眠脑电图波形基本正常。听力测试其双耳听力正常,左耳语音识别准确度为100%(投射右脑),右耳(投射左脑)则语音识别则很糟糕,说明其两个脑半球的功能极不对称。

研究者根据吉妮的日常表现和心理测试,怀疑她的大脑功能以右脑半球为优势。他们推测,由于吉妮自幼没受到过语言刺激和训练,致使其左脑语言中枢长期“荒废”而损害。于是,她的视听能力及相关神经功能更多地固化于右脑半球。据说,到了1972年吉妮15岁时,其右脑半球的功能接近了8岁儿童水平。

1976年,研究人员Curtiss发表了跟踪随访的研究论文《吉妮:现代“野生儿童”的语言学研究》。Curtiss认为吉妮的非言语能力非常出色,但其左脑语言中枢在窗口期未得到语言刺激和训练,根本性地丧失了语言交流能力,尤其是语法、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训练得当,右脑亦可建立起交流沟通能力。Curtiss的观点得到很多语言学家的认可。

1978年,吉妮的母亲对文中描述提出异议,并试图起诉收留吉妮的医院和参与康复治疗的专家,声称他们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最终不了了之。

令人悲催的是,1978年至1990年,吉妮先后被安置于四个康复机构,均遭受到不同程度躯体和情感虐待。自此,吉妮很多功能倒退和丧失,1992年有人探访她时,她完全没有了语言,且极度退缩和自闭。

拉斯·赖默(Russ Rymer)于1993年出版了《吉妮:科学悲剧》一书,对吉妮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报道。截至到2016年,传闻吉妮被收养在加州洛杉矶某处未公开的机构里。

1994年,诺瓦(Nova)根据拉斯·赖默的书,制作了一部关于吉妮的纪录片,名为《野孩子的秘密》,获得多项艾美奖。

6岁小孩做康复训练痛苦(早期创伤与虐待经历如何伤害儿童)(3)

静老师说

童年期的创伤性体验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可逆性伤害。大量儿童不良生活经历研究发现,童年期虐待和家庭功能障碍,会对当事儿童以后数十年的生存,带来持续的健康问题,包括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肥胖、中风、糖尿病、自杀、精神障碍、家庭暴力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说法,相关研究结果虽与美国境内特定人群有关,但同样可反映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童年期虐待经历通常会导致类同结果。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于1995年开始招募和追踪了17000名志愿者,了解他们的童年创伤经历,并对他们的后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竟有2/3的人报告遭受过至少一次及以上的不良童年期经历。这些经历无可争辩地证明,增加了他们成年后的上述疾病与伤残结局,该研究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后续的50多项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上述观点,遭受童年期不良经历儿童的“问题行为”和“认知困难”是对照组儿童的32倍,且认为童年期不良经历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虐待# #虐待儿童# #儿童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