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秋季义务教育(学科融合全面发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 刘金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青岛秋季义务教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岛秋季义务教育(学科融合全面发展)

青岛秋季义务教育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 刘金震

一段时间以来,义务教育新课标持续成为教育圈热议的话题,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针对新课标的教师培训和研讨工作从未停止,有的老师整个暑假都在研究新课标,有老师坦言:面对新课标,大家都是新教师。按照计划,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岛城各级教育层面都已经开展了系列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尝试,值得学生和家长期待和参与。

新课标精髓:核心素养导向

青岛打头,已陆续开展各级培训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梅智介绍,“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比如,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王梅智副院长介绍,新课标还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王梅智副院长认为,新课标的目标和任务与青岛市强校提质的目标任务相吻合,其内涵发展都是教学质量的提升,下一步市教科院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调研、教研和区市联动,以落实新课标为抓手,全面提升青岛市的教育教学质量。

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青岛市已经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开展了三级培训,“教科院请了课标修订组的专家,为各个学科做新课标的解读培训,据专家说,青岛市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新课标培训的城市,各区市也组织培训了各个学科教师,共计80名种子教师将在各个区市和局属学校开展进一步的培训,第三个层面的校本培训也已经陆续开展”,王梅智副院长表示,新课标一共涉及到16个学科,由市教科院、区市教体局和学校组织的多元培训现已开展了64节培训课程,“接下来就要边解读、边学习、边实践,在新学期大力推行新课标新理念引领下的改革”。

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

让学生参与知识生成过程

在青岛七中教导处副主任李秋芳看来,义务教育新课标更注重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参与整个知识的生成过程,“不管哪一个学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参与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建构了自己对知识框架的理解,就学会应用了,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这对于我们要培养的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都有非凡的意义,在我看来,这也是新课标的价值和意义。”

李秋芳老师介绍,暑期开始之前,市南教育研究中心就统一部署了各个学校教师参与线上和线下新课标培训,“大家积极投入学习新课标,也收获了很多,但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于是暑假老师们就带着作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尝试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们又分批次开展了培训,学校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教授,在大单元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引导,有模板、有案例,细致深入地解答了老师们的疑惑”,李秋芳表示,这样一来,老师们既把理念做了应用,有根据专家意见修整提升,为老师们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推进新课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针对新课标的多次培训过程中,我多次听到了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青岛七中数学教研组长江华老师表示,新课标确实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过程中达成的效果,“比如初中的数学,前期的版本也注重丰富的生活情境的引入,但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引入的方式要求更高一些,要求老师在丰富的现实情境的基础上,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现在推行的一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在数学上,就需要将诸多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作为一个起点进行整合,架构起一个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

新课标带来新课堂

项目式、任务式,着眼学生长远发展

新课标落地实施,会给课堂带来哪些变化?市南区小学音乐教研员王娜老师介绍,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把核心素养融入了课程目标中,注重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大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并调整了原来的学段划分,第一阶段倡导以艺术综合为主,第二阶段强调融合,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姊妹艺术,第三阶段开设了艺术选项和艺术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数字媒体艺术)这五个学科,“随之而来的课堂变化,将更重视学生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在体验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活动中,提升学生问题的探究、解决和知识的运用、迁移的能力,最终聚焦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且把艺术素养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艺术素养的各个学段。”

同样的,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在小学教学中,也有其深意。市南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梁青老师表示,新课标聚焦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注重结构化,强调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在综合实践和跨学科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还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新的课堂需要更加充分、深入地去挖掘知识内在的东西,在学习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项目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都已经纳入到课标当中,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这是真正地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标,要谋求学生长远的发展,而不只是眼前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必备品格,甚至是一生服务”。

市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孙松梅老师则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来呈现新课标对课堂的影响,大单元整合体现在语文学科上,也不是指教材的一个单元,而是根据知识体系和架构整合的一个单元,她以杜甫的诗歌举例,初中阶段能接触到杜甫的多篇诗歌,课堂上可以以杜甫的少年、中年和老年为时间线,将他的诗歌放到不同的时期,对杜甫其人做深入探究,当然也可以以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为主题,将多位诗人提纲挈领地拎出来,而不只是一篇一篇地去学,以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老师像学生一样考试

暑期大充电吃透新课标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布,教师培训工作也接踵而至。记者从青岛多所小学获悉,暑期基本围绕新课标打转,吃透课标作用于课堂教学。“这个暑期其实挺忙碌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新课标上。”青岛超银小学张嘉巍老师说,新课标对于老师有指导作用,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变化,不吃透课标则教学可能走偏。除了就新课标不断学习,她也会像一名学生一样,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验证新课标的学习成果。

“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词,以前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似乎没有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如何表现。”张嘉巍是一名语文老师,以她对新课标的感触,发现语文学科提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让语文课堂有了具体抓手,未来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达到课标要求,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

“新课标培训委实是一次充电,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层面,再到区级和学校层面,都在围绕新课标做研究。”崂山区一所小学老师告诉记者,新课标的培训和深入研究,最终目的是落实到课堂上,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然此前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新课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说,也是一次忙碌而充实的暑期,面对新课标没有老教师,用新老师的心态面对到来的变化。”

“各类培训一直在进行,让老师充分吃透新课标,进而呈现在课堂当中。”新版课标今年4月左右颁布,崂山区各学校跟着动了起来,尤其利用暑期进行学习和充电,如今在培训当中迎来新学期。崂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培训涉及多个层面,3200余名老师统一培训,“课程标准是教学指挥棒,除了集中进行培训之外,后面还会通过期初调研等,进一步指导老师做好课标落实。”

打破学科之间知识壁垒

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而言,新课标带来一场教学改革,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从教为主转向学为主,教、学、评一体化进行。”崂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工作人员说,新课标一个重要变化在于,单一的学科界限不断打破,更加重视学科间的融合,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比如,在以往实践操作层面上,往往按部就班上完一节课,最后进行整单元的知识综合,现在一个大单元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细分内容和类别教学,让一个学科单元更加整体化,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认识,不再是过去碎片化的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实际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核心素养上的具体要求,需要师生一起不断提升。

“老师在频繁地接受新课标培训,应对新课标要求和课堂变化。”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莉说,自己经历了三次新课标改革,最深的感受是越来越聚焦于学习本质,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再到关注学生本位。借助学习知识的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落脚到学生素养的提升上。目前,学校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对课堂教案进行了调整,更加重视大单元教学设计,让老师站在整体上看待教学和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连续性。李莉说,学校一直在推行项目式学习,尝试学科项目的学习落地,这也是符合新课标方向的,目前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也会继续延续下去。

“新课标强调整体教学、概念教学、跨学科和综合实践,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青岛超银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聂剑说,学校此前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而新课标颁布更带来落实契机。在她看来,老师不仅是一个学科老师,要将教学放在真实世界当中,思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是什么,“把课本当做一种资源,更重要地是给予孩子能力,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认为,学习内容和世界链接度高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不强了,“比如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要求孩子听说读写,后面进一步落实课前两分钟演讲,除了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演讲外,其他学科也会跟学科学习融合,组织学生讲思路、做分享。”

“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标改革非常好。”这是很多老师的共识,在各级各类培训过程当中,积极地应对着改革和变化。不过也有老师建议,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尤其在课程设置和落实上,希望得到更加明确的指导,合力安排让孩子真正受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