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张家口的敌我兵力(宣化第二次解放)

解放张家口的敌我兵力(宣化第二次解放)(1)

烽 火 张 垣

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宣化第二次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解放张家口的敌我兵力(宣化第二次解放)(2)

宣化第二次解放

宣化城第二次解放,解放军未用一枪一弹。1948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了“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华北,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南下,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迅速向东包围张家口,并向沿途各据点国民党发起进攻。敌人慑于我军的强大攻势而弃城逃跑。1948年冬,敌华北“剿总”为了对付解放军的全面反攻,将直属第二十七师(即原新二军暂三十一师)部署在宣化,做为京包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准备与我军顽抗。11月29日前后,万全、怀安、柴沟堡等敌军据点相继被歼,宣化守敌亦成惊弓之鸟,因怕被歼,于12月6日下午怆惶出逃。

溃逃的敌军先出南门,妄图乘火车到北平向总部集结。当队伍开到南关一带后,得知东部新保安敌三十五军被围,铁路被切断,西边沙岭子一带铁路也被破坏,不得不折回城内,于傍晚从西门撤走,原想与张家口孙岚峰部汇合,但行至太师湾村东水泉沟一带,被我军早已在县知山、草帽山埋伏的华北部队所包围,激战一夜,毙伤敌4000余人。7日上午,全师被歼,师长张敬修、副师长梁超被生俘。

解放张家口的敌我兵力(宣化第二次解放)(3)

宣化第二次解放

解放军华北二十兵团第三旅八团进驻宣化。赵振中和李锋同志奉命从解放区赶来,与部队的首长组成了军管会。会址设在牌楼南的私营饭店,立即着手接管地方各方面的工作。李锋、宗正边负责城内全面指挥接管工作和筹备粮秣、担架支前,重点是支援解放张家口。靳育民同志负责组建地方公安组织,维持社会秩序。姚子明同志负责组织基层行政和恢复工业生产。宗正边同志负责恢复工商业。张凡、好长杰等同志负责接收各学校的工作。接着上级又陆续调来孙国治、赵哲民、彭英、张国华、张廷栋、王宣、张敬贤、罗志宽等同志。随着各方面接管工作的完毕,地方行政工作的筹备也日臻完备,于是在1949年2月正式挂出了祭哈尔省宣化市人民政府的牌子。市政府驻地在牌楼西街(现文教局院内)。市委驻牌楼西路南原国民党县党部院内,但因党组织还未公开没有挂出牌子。因此,内部称市委为政治处,对外称民运部,称市委书记为政委。市委书记刘昌暂未到职,由赵振中代理书记。

解放张家口的敌我兵力(宣化第二次解放)(4)

宣化第二次解放

接管后的宣化,市、县分设,宣化县政府驻在屈家庄,察南地委、行署暂驻沙岭子。宣化市委当时(1949年3-10月)的主要成员有:书记刘昌(已接任),市长李锋,组宣部长王宣、社会部长(公安部长)靳育民。市下设四个区:一区区长姚子明;二区区长杜林方,区委书记彭英;三区区长刘汉明,区委书记杨捷三;四区区长罗志宽,区委书记张廷栋。

解放最初几天,地方接管任务和支前任务十分繁杂。每天忙着接待过往部队,特别是东北野战军陆续经宣化开往张家口外围。部队整整过了三天三夜。每次部队经过,都组织群众担水、献茶、夹道欢迎。东北野战军装备精良,军容整齐,战士们都穿着草绿色冬装、皮帽子、大头皮靴、皮大衣,除配有铮亮的步枪和轻、重机枪外,还有各种大炮,有的大炮是用汽车牵引着,看上去特别威风。老百姓亲眼见到东北野战军威武雄壮的队伍,人心逐渐安定了。这对顺利接管宣化地方工作,安定社会秩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张家口文史·四—五合辑》《宣化县志》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