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

星巴克“中杯歧视”终于激怒数百万中国网友!

这几天,一篇题为《致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公开信:什么时候才不觉得中杯顾客无知或愚蠢?》在朋友圈刷屏!这篇文章目前是50万+ 阅读量、5400个点赞、后台留言3000多条!

微博上大V转发、数百万网友的疯狂吐槽,看来大家都忍了很久了。

事情是这样的,杭州消费林国童,在星巴克杭州双城国际店购买中杯咖啡时被星巴克店员彻底激怒:

“你确定是中杯吗?”

“是!”

“中杯是我们最小的杯型喔~~”

“是!”

“有一个8折购买蛋糕的机会。。。”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

林国童称自己是星巴克 6 年的忠实顾客,而且还是金卡会员,但他点了 6 年中杯,但每一次点的时候还是会被重复询问、低端推销,甚至都有心理阴影了,消费体验非常差!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2)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3)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4)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5)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6)

哼哼,还是我赢了~

罗永浩打脸视频完成版+老罗亲自解说

这次,罗永浩也转发微博再次怒批星巴克!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7)

星巴克官方回复略显傲慢

14日晚,星巴克用电话、邮件方式给林国童回复,表示将提升服务水平,为喜爱星巴克的顾客提供与众不同的星巴克体验。

星巴克在回复中解释,门店日常运营中,为确保顾客杯型选择准确,有时会再次与顾客确认。林的来信让星巴克看到,在确保每位顾客满意度方面要做更大努力,包括加强对门店伙伴的培训。此外,如何为林先生这样的忠实顾客提供更准确、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也是要在技术和执行层面进一步加强的,星巴克将加强对星享俱乐部(会员)系统的升级和完善。

服务员一个升杯提醒

星巴克每年可以多赚 6000

为什么中杯是星巴克最小的杯型?

要不要加 3 块钱升个杯,加 6 块钱升超大杯?

中杯其实是咖啡最适合的杯型。但是为什么喝一杯星巴克咖啡会这么麻烦?中杯到特大杯,依次以3块钱的差价递增。还有很多专家分析,都告诉消费者,买大杯最划算。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喝完大杯型的咖啡,又有多少人是为了避免麻烦而不得不买大杯呢?

星巴克的杯型设计和服务员友善的提醒你“只需三块钱”就能升杯,都是诱导消费者选择“bigger”。服务员乐此不疲对杯型的解释,除了怕一起消费者误会外,其实也是门店的培训内容之一,主要是提高单个客人消费的客单价。内容包括:建议客人购买更大杯型,搭配点心或饮料,以及推销会员卡。

据人民网报道:星巴克一个升杯提醒能增加营收6570万!每家店每天的客人数量在300名左右,推荐成功的比例大约为10%。也就是30名客人会改变初衷,增加消费金额。如果按照每个客人都是增加最少的升杯消费(3元)来计算,一个门店一天的销售额能增加90元。星巴克公开信息称,2015年在中国的门店超过2000家,按照这个数字推算,光这一项,星巴克一年就能增加营业收入6570万元。

星巴克、苹果手机背后的逼格营销

邦哥身边有个美女好友,每个月要花掉两千多块钱买星巴克。可怕的是,每一杯都要拍照发朋友圈:快看我在星巴克用着苹果电脑,喝着咖啡。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她都给自己贴上了白富美的标签。

知乎上有人吐槽问:喝星巴克是步入上流社会的标志吗?

神回复:喝星巴克不是步入上流社会的标志,但却容易让人产生生活在上流社会的错觉。

苹果、无印良品、优衣库这些“廉价的奢侈品”都有这种功能。苹果、星巴克并不算奢侈品。它们只比同类品牌稍贵,贵的那部分就是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品牌溢价。

这些品牌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占据消费者心智的?

1、降低产品的认知门槛,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星巴克等品牌将产品的功能高度集中:对比与其他咖啡馆动不动就标上咖啡产地、烘焙技巧,星巴克从不搞这些花样。它过滤掉了大多数人不感兴趣的信息,减少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将最简化的信息呈献给消费者。

这样就极大提高了用户的决策:需要上网听音乐就买Air,需要办公就买Pro,想喝咖啡就去星巴克,而不是去所谓的精品咖啡馆,看着一堆乖名字搞得心虚。

2、大LOGO等强辨识度设计,满足用户装逼需求。星巴克杯子上的女神头像,苹果机上的logo,宜家开创的“宜家风格”,无印良品的“性冷淡”风格等,这些品牌都有清晰的风格和极强的辨识度。王菲等明星总会被抓拍到手里拿着咖啡。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8)

无论产品更新迭代,高辨识度是消费者愿意付钱的重要原因。如果你不能让人一眼认出你端着一杯星巴克,如果你不能让别人一眼知道你用的是苹果,你是否会少了很多消费欲望?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苹果发新机,功能不太变只是颜色变了也会有那么多人买。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9)

3、善于给用户脑中植入“我贵,有我贵的道理”的错觉。商业黄金地段开店、高逼格大手笔的广告、重金打造品牌文化、费尽心思的包装设计,都让用户觉得,这个确实跟别家的不一样,这是大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

4、这些品牌擅长制造话题,让消费者义务、主动宣传。他们擅于利用传播理念,花费心思惊心设计的产品,却不告诉消费者使用方法或对设计细节只字不提。表面上是一种暴殄天物,其实是把发现、交流、传递的快感留给消费者。他们只负责制造话题,让消费者做义务的宣传员。

18小时就要在中国开一家新店

疯狂扩张背后是失去初心?

星巴克在中国的主题词只有一个:疯狂开店!

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的首家门店开幕。2000年,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正式退休。星巴克开始大量扩张,在之后的几年里不断扩建门店。仅在中国,星巴克的门店数量从2011年的400多家增长至今天的2300多家。

今年,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升任中国区CEO。她扬言,要在 2021 年之前让星巴克在中国大陆超过 5000 家门店。要完成这个小目标,星巴克需要 18 个小时就新开一家店,每年新开 500 家。

星巴克在极速扩张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创始人舒尔茨在最初赋予星巴克的使命:激发和孕育人文精神。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0)

为了数据与KPI而追求成长是一种病!当这种病成为公司领导者追求的工作目标时,盲目的数据增长将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指标。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逐渐迷失,失去初心。

其实在星巴克刚上市时,霍华德·舒尔茨曾经说过星巴克永远不会出售食品,因为星巴克是咖啡公司,而非连锁餐馆。但现在他在美国顾客体验已经被诟病为和麦当劳差不多。

是的,星巴克和麦当劳可能正变得越来越像——以快餐的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餐饮需求。星巴克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个星巴克。

网友评论: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1)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2)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3)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4)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5)

星巴克中杯罗永浩名场面(在星巴克点中杯遭)(16)

文案高手小马宋教你

如何用星巴克的套路,逼死星巴克

小马宋走进了星巴克,他想点一个中杯咖啡。

小马宋:你好,我要一个中杯。

店员:你好,中杯其实是我们最小的杯哦。

小马宋:我要一个Grande Size。

店员:好的,这是您的咖啡,50块。

小马宋:你好,给你50块。

店员:可这是20块呀。

小马宋:你好,20块其实在我这里就叫50块哦,你们的50块在我这里其实叫100块你明白?你确定是50块还是100块?

店员:……

星巴克?是不是那个能喝咖啡的照相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