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

序言

每个人的自尊水平都不尽相同,有人自恋,有人自卑,还有人刚好平衡。自尊心,或者说自尊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甚至关乎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所以了解自尊的意义,在于更科学地认知自己,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独立的自尊体系,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点。

一个人的自尊太低,就会总是怀疑自己。而自尊太强又会骄傲自大。所以我们要建立恰如其分的自尊。《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提供了维护自尊的科学方法:认识并接纳自己,对自己诚实,敢于行动,接受失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这本书独特的地方在于完整地阐述了自尊的相关概念。它剖析了自尊的构成:自爱,自信,自我观。书中总结了不同自尊水平的特征就反映在对成功与失败、赞美与批评的态度,对自我认知的程度、决策的难易程度、自信与自爱的程度。

每个人都害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可是我们往往用错误的方式保护自尊。书中阐述了这些陷阱,包括心理防御机制,向下比,间接成功,归因偏差,批评、嘲笑、诽谤等攻击手段,消费,虚拟世界,自吹自擂。

理解了自尊是怎么回事,就有助于让我们学会通过行动成为更懂自己的人,尊重自己,爱自己,也值得人爱。

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1)

什么是自尊?

自尊对我们很重要。可是要问自尊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定义。《恰如其分的自尊》提出,自尊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是否喜欢我们眼中的自己。自尊感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能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这种对自我的评判对我们的心理平衡很关键。如果评判是积极的,就会自我感觉良好,更愿意尝试和行动,愿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愿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如果自我评判是负面消极的,就会有各种痛苦和不快,害怕失败,不敢行动。

自尊由三大成分构成:自爱,自我观和自信。三者的适当组合,才能让人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

自爱是指关爱自己,认为自己值得爱和尊重。它是无条件的。无论我们的表现是好是坏,无论我们是否有缺陷不足,这种爱都能让我们在经历挫折失败之后,重新站起来。当然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还是会感到痛苦和怀疑,但自爱让人不至于绝望。自爱有利于情感的稳定,有利于与他人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如果缺乏自爱,就会总是怀疑自己没有令别人欣赏的能力,相信自己满足不了别人的期待。即使取得在别人眼中认可的成功,也依然认为自己很差劲。自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从家庭中获得的爱及情感的滋养。

自我观是指我们对自己优缺点的评估。它是一种很主观的评价。所以实际情况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哪些潜力和不足。比如在旁人看来十分优秀的一个人,可能在他自己心里却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它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人有野心有目标,能经受住挫折考验。反过来,如果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消极,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不够大胆,总是依赖别人的意见,容易从众,会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家庭环境。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的压力过大,疑虑和不安将使他日后在自尊心方面受到打击。

自信是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在重要的场合采取恰当的行动。拥有自信让我们能够更容易采取行动,能够忍受失败。而缺乏自信,会让我们拘谨、犹豫,甚至轻易放弃。自信主要来自我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模式。通过具体的行动,我们得到反馈,得出“自己有能力胜任此事”或相反的结论。所以说自信需要行动来维持和发展。平日里的小小成功对于维护自信是必需的。

自尊的这三大支柱通常是互相依存的。充分的自爱无疑会让自己更加相信自己的独特价值,因而更容易建立一个比较积极的自我观。也就是看到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愿景。这会让自己更愿意行动,对失败没有过度的担心,慢慢积累起来自信。

所以,呵护我们的自尊就要从关爱自己开始,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优缺点,通过不断地行动积累自信。

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2)

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

以下四个关于自尊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影响自尊的重要因素以及规律,有助于维护自己的自尊。

一,自尊方程式。

有的人认为只要获得的成功越多,对自己就更加满意,就会更喜欢眼中的自己。换句话说自尊水平就越高。

可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名满天下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我已经写出来的文字,而是我本可以写出来的”。不久之后他就自杀了。

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威廉·詹姆斯也发现类似的现象,“一个能力极其有限的人,可以非常自负,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而另一个人尽管人生成功并获得他人的普遍尊重,却始终对自己的能力心存怀疑。”于是他给出了关于自尊的方程式:自尊=成功/自我要求。

所以,对自己满意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我们判断成功的标准。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期望,在好高骛远和懒散懈怠之间,在严苛自己和自我满足之间,找到平衡点。

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3)

二,镜像自我。

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认为做自己最重要,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

可实际上,即使我们想保持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独立性,也很少有人能真正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判而难过或者愤怒,也可能会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扬而刻意迎合。

那么,为什么别人的评价会让我们这么在意?

首先,我们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镜像自我的说法。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取决于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也就是说把想象中自己出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做为镜子,来认识自己。打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无疑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我们对自己感到满意,是因为感觉自己得到了别人的欣赏,反过来,我们自尊水平低,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再被人欣赏。于是我们在乎他人的看法,并以此做为参考,来修正自我形象。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得到他人对我们真实的评价。于是“我”所感觉到的“他人对我的看法”就成了自我评价非常重要的依据。也就是说,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其次,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每个人根深蒂固的需求。在远古人类时期,别人的评价对每一个个体非常重要,甚至能影响生存。面对自然界的残酷,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必须依赖群体的保护。当个体意识到来自于群体的不满时,就会感到羞愧和不安,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社会发展到今天,个体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性,但是我们依然有着对社会群体的依赖性,依然想获得归属感和在群体中的安全感。当面对群体或他人的排斥时,依然会感到痛苦。就像现在的网络暴力,虽然并不会对我们的肉体造成伤害,但是却依然可以杀人于无形。

所以在意他人的评价有利于调整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没有对自我的独立判断,刻意迎合他人,我们就会失去自主性,因为他人的言行而患得患失,慢慢的失去自尊。保持某种平衡,恐怕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4)

三,自尊的投资定律。

自尊需要定期投资。

这一理论相信自尊不是恒定不变且源源不断的,它认为自尊需要定期投资,才能不贬值。

且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并且初始资本越大,越容易决定冒险。

按照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看起来如此不公平:一般高自尊者对人生的态度比较主动,他们更愿意冒险、积极出手、所以得到更多成功的机会,自尊水平得到巩固与提高,自尊进入高位循环。

而低自尊者,因为自尊水平低而谨小慎微,不愿意冒险,只有在有保障或迫不得已时才出手,这使得他们少了许多提升自尊的机会。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我们眼见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理论下,我们得记住,任何资本都会日渐消耗,需要主动投入,如果没有持续主动的投入,我们的自尊终将变得脆弱而稀薄。

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5)

四,理想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有时候理想会变成妨碍我们前进的陷阱,成为一种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当我们的理想要求过高,变成一种“我必须……”的强迫性力量,而现实又屡屡把我们打回原形,理想所给予我们的就不再是动力,而是嘲讽,这就成了一种病。心理学上称之为理想病。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影响我们对自我的看法。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拿现实与理想对比。如果和理想的差距小,我们就对自己比较满意,自尊水平就相应偏高。可是,如果和理想的差距很大,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甚至产生不满和愤怒,自尊水平就会相应偏低。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讲述了一个神秘暴富但人生以悲剧结尾的百万富翁的故事。20世纪初,盖茨比本是美国中西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儿子。17岁那年因为救了一位富豪而受到赏识,成为其助手。随着见识的增长,后来逐渐得以跻身富豪之列。

但他在情感方面却一路坎坷。在成为富豪之前,他初遇梦中情人黛熙,一个真正的贵族女孩。在两人相爱的同时,他痛恨自己的贫穷。不久后,他远赴战场,黛熙另嫁他人。他用了整整五年,靠着非法牟利成为纽约响当当的富翁,并再度赢得对婚姻不满的黛熙的心,与之频频约会。在一次聚会上,黛熙的丈夫汤姆当众揭穿了盖茨比所有的谎言。本就犹豫不决的黛熙,再次抛弃了盖茨比。

更可怕的是,回程的路上,情绪激动的黛熙撞死了人,栽赃给了盖茨比,导致他被枪杀。百万富翁盖茨比的人生,就这样草率地谢幕了。

情感方面理想的破灭,是盖茨比一生的痛苦之源。他自始至终痴情于黛熙一个人,任由痴情化作执念,任由执念带他走向毁灭。

我们可以为了理想不断努力,却要防止把理想变成枷锁。既有向上拼搏的能力,又有向后转身的智慧。正如《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里所说:要想治好过度的理想病,最好的办法是不实现它。

如何建立自尊的能力(恰如其分的自尊)(6)

结束语

人生短短数十载。父母呵护我们长大成人,朋友陪伴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爱人相遇后期望能彼此携手一生。孩子,成为我们余生再无法放下的牵挂。

然而,陪伴我们度过全程的,却是常常被遗忘的我们自己。

呵护自己的自尊,就是看见与自己的关系,然后用行动成为更懂自己的人,尊重自己,爱自己,也值得人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