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教学实战研究(浅谈小学篮球教学中美育实践)

宁夏吴忠市裕民小学具有浓厚的体育教育、美育文化创建基础,学校组织了校篮球队、年级篮球队、班级篮球队,并组织开展了年级篮球联赛,学生兴趣浓厚,教师热情高涨。

然而,目前学校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技能目标难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积极发现并融入美育因素,符合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

小学篮球教学实战研究(浅谈小学篮球教学中美育实践)(1)

一、在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德育审美能力

篮球运动不但能改善人的神经、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发展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同时,在篮球教学中还能育人。

1.在篮球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长期篮球教学,小学生的惯常行为也会改变。教学比赛中,赛场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人为预测,只有靠学生敢打、敢拼、敢投,又要动脑、方法得当,具有开拓精神,才能解决赛场上的一系列问题,创造一次次投中篮机会。这种长期的练习,势必会有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这种创造性人格具有探索性、自主性、独立性,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另外,教育学生做到教学比赛后“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也必会迁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2.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篮球运动靠的就是集体配合,所以,它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心理。形成良好的集体心理气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有利于吸引每个学生。一个“好学”蔚然成风的集体,会使个别懒散、厌倦学习的学生在受向心力的作用下,而自我卷入、变成好学上进者。

在具体教育手段上:一是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萌芽,通过表扬、奖励手段等加以强化。二是在讲评竞赛胜败的原因时,要着重强调由于集体造成的原因。三是强调前锋、中锋、后卫的协调配合才能赢球,让他们意识到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才能胜利。这种情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道德萌芽。

3.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德育的基础。很多学生表示要不断努力锻炼学习,长大后为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知道爱国主义是在人际关系体系、行为体系这两个低、中层次逐步发展建立而成的最高层次。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只有遵守纪律、热爱其他队员、热爱球队才能受人欢迎。这种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情感就是爱国主义的萌芽。

小学篮球教学实战研究(浅谈小学篮球教学中美育实践)(2)

二、在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健美素养

篮球教学在健美方面有着比其他运动教学有着更为直接更为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篮球运动多以对抗与竞赛为内容,这能磨练学生自信、勇敢、顽强、坚韧、机智等品质;一方面又以进步和友谊为目的,便于培养学生坦诚、宽容、谅解、互爱等品质。并且,通过对抗与竞赛,又使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得到加强。如此坚持下来,能使学生渐渐地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定向,使学生的人格慢慢得到升华。从而使“以美健体”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必须贯彻“健康第一”教学目的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既要遵循美育的普遍规律,也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审美特性,因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以美育体”原则。“以美育体”原则是指体育教师按照美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广泛存在于篮球运动中的美的因素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实现篮球与美育的结合,达到“体美共育”的目的。

贯彻这一原则时,首先要求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通过审美的方式去诱发学生体力的积极发挥,促进学生各项身体机能的协调,使教学活动能在保证学生体质得到很好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其次要求教师按照美的形式去促进学生身体潜能的发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身体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双重建构。

2.潜移默化的原则。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而精细的熏陶中形成的,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天长日久,刻骨铭心。

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以篮球运动为载体,有机结合审美教育,不牵强附会,进行“有机”渗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系统安排美育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进行“有序”渗透;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不喧宾夺主,进行“有度”渗透;

变自然利用为自觉设计,变被动吸收为主动选择,变消极享受为积极参与,变生理愉悦为理性思考,进行“有意”渗透。

3.因材施教原则。篮球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健康状况、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情况的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美育。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人而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集体授课,个别指导,及时评价等,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篮球教学中,对学生有力地“突破上篮”可以用刚劲、果断、潇洒等富有阳刚之美等词语给予称赞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体验愿望,把学生有倾向性的审美兴趣引向更积极、更健康、更高尚的新的境界。

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将“美育”融入到篮球运动当中,学生的审美观念、人格、心灵、价值观等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学生都希望自己有强健的体魄、健美的肌肉、过人的技术。

篮球教学能使学生的脏器、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同时又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有体育美的风度,从而显示出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

篮球技能越是熟练、灵巧、高超,越能使技术动作表现出美好的动感与韵味。

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动作的合理与准确,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动作在幅度、力度、速度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速度感、自由感,让学生表现出优美的运动姿态和良好的运动技巧。这就是使学生的身体获得健与美的发展。

小学篮球教学实战研究(浅谈小学篮球教学中美育实践)(3)

三、在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育的关键是进行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篮球课教学,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地篮球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1. 创建篮球特色校园,营造爱好篮球的氛围。学生在校园篮球氛围熏陶下,每个学生都以能成为一名校篮球队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在体育课上,他们能像模像样地拿着球像运动员一样走进篮球场,这种刺激他们是乐意接受的。在教学时,破除了统一教学模式,教师有时为学生自己组织的教学比赛充当裁判员及教练员,有时参与学生一起玩。

2.创设篮球游戏,培育爱好篮球的情感。兴趣能引起学生认识结构的不平衡性,是接受事物的心理基础,是热爱学习的内驱力。只要学生对篮球兴趣随着年龄而增加,就不愁水平不会提高。通过游戏、竞赛的刺激是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实践中,我们将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穿插于游戏、竞赛中,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3.开展篮球联赛,激发爱好篮球的兴趣。每周三下午的综合实践课开展篮球联赛,学生的兴趣明显比以前浓厚很多,参与篮球训练的人数也逐渐在上升,通过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各班的凝聚力更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观念也得到了加强,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这是以美健体,“健”与”美”和谐统一的最好体现。

4.组建学校篮球队,培养爱好篮球的骨干。通过选拔在学校成立校篮球队,主要由五、六年级篮球运动爱好者组成,并从低年级、中年级开始建立篮球梯队,不断的通过训练、选拔和筛选,保持校篮球队的技能水平和竞争状态,为学校篮球校园品牌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