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少年伤仲永(仲永之伤)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言文《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他以一个神童天才的方仲永为题材,感叹方仲永的父母的无知,将一个天才的少年,变成极为普通人的事实,使人感叹, 仲永之“伤”,也是家庭教育之“伤”,让人惋惜,如果我们不想再有太多的懊悔,那就应该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正确的教育和学习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如果一味的追求效率和质量,就会和仲永的父母没有两样。

不当少年伤仲永(仲永之伤)(1)

方仲永从小就很有天赋,但是他最终“泯然众人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持续学习。当然,对于年幼的方仲永来说,没能成才的很大责任应该由他的父亲承担,因为仲永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使仲永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无法受到后天的教育,导致仲永长大后胸无点墨,才能尽丧,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但是,不使学和强迫学,是异道同车,强迫孩子学习,相当于仲永父亲拉仲永去应酬,大人的目的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的效果,而这种效果,还是把一个少年天才给老早的颓废了,由这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不当少年伤仲永(仲永之伤)(2)

仲永的故事,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对孩子错误的教育,比如现在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就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成才,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孩子每天都来回往返在学校与课外培训之间,他们没有时间真正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孩子缺乏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无法激发新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孩子不断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学习新知识,知识储备才能永不枯竭。“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能像仲永那样只能停留在原地,更不能在强迫的,没兴趣的前提下去被动的学习,这样的结果。反而造成厌倦学习,甚至孩子奔溃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跟方仲永的父亲强迫仲永实践学习是一种思想,导致的结果是,最后泯然众人。

不当少年伤仲永(仲永之伤)(3)

当然,不是说父母不能给孩子多渠道投资教育,父母有时候在教育上也应该学会放手,要懂得与孩子主动沟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在哪个范围提高,倾听孩子的内心的想法,问问孩子的建议,而不是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不顾他们的想法,什么都为他们计划好,一直让他们朝着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也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想法,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使他们迷失自我、失去自信。

不当少年伤仲永(仲永之伤)(4)

另外,父母也应该做好榜样,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不能都怪孩子,家长也有责任,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很多父母在孩子旁边玩手机,却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家长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怎么能让孩子克服诱惑,养成自律的习惯,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只能落空。在做人做事方面也是一样,孩子很喜欢模仿,他们看到什么,就会学习什么,家长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语与行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定程度上,家长的兴趣爱好,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习惯,大部分都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些对孩子的童年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认知是通过他人的评价建立起来的,很多父母总是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对比,希望借此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殊不知“别人家的孩子”这类语言是孩子童年的噩梦,这样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成长中的不同,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懂得适时夸奖孩子,这样才让孩子建立自信,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不当少年伤仲永(仲永之伤)(5)

所以在教育上,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学习如何真正为孩子考虑,别把自己对世界的无奈、保守、自私带孩子,让孩子背负太大的包袱,失去宝贵的童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兴趣和不足,取长补短,合理选择,一味地要求孩子各方面优秀,是不可能的,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上,最终输掉整个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