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

中国早在五千年前的三皇五帝之前就有了姓,据说,中国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但是常见不过几百个。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

我国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人。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氏: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前五名姓氏人口加起来近4亿,多么庞大的数字啊!江西的最新的排名也来了,前十依次是: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而且中国的姓氏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你知道吗?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为姓氏,如秦、东方、郑;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如皇甫、孔、高;以职位名称为姓,如史、仓、司徒;以职业技艺为姓,如巫、屠、卜;以古代少数名族借用汉字单姓为姓,如拓拔改元、叱卢改祝;因避讳改姓,如汉文帝名刘恒,恒姓便改成了常。

今天我们来说说江西这前十姓氏的起源,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可能是皇亲国戚哦!

刘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

刘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刘累之前因精通驯龙之术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于是被封为御龙氏,后因饲养不善,死掉一只,刘累怕夏王怪罪,便举家逃离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后代便以刘累的名字为姓,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了。

代表人物有刘邦、刘彻、刘备、刘少奇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4)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5)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6)

李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7)

李姓源于商代。据说少吴有个后裔叫皋陶,尧帝的时候任大理,负责司法事务。他清正廉明,尽职尽责,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被人称为理氏。到殷纣王时,理征因秉公断案得罪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儿逃往外地,因为当地的李树很多,当时李子成熟,他们得以填报肚子,于是改"理"为"李",他们的后人也从此以李为姓。

代表人物有李世民、李广、李白、李时珍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8)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9)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0)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1)

陈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2)

陈姓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人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代表人物有陈胜、玄奘、陈独秀、陈寅恪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3)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4)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5)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6)

张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7)

源于姬姓,而且有两种说法。其一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其二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代表人物有张衡,张良,张飞,张辽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8)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19)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0)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1)

黄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2)

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且有三种说法。其一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其二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其三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黄宗羲、黄绍竑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3)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4)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5)

王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6)

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代表人物有王昭君、王莽、王羲之、王安石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7)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8)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29)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0)

吴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1)

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据说大致有5个起源。这里就详细讲一个,以国为氏,开氏始祖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

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代表人物有吴起、吴广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2)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3)

周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4)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代表人物有周瑜、周敦颐、周恩来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5)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6)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7)

胡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8)

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代表人物有胡耀邦、胡适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39)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40)

徐姓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41)

源于嬴姓,有两种说法。其一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其二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代表人物有徐霞客、徐悲鸿等。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42)

江西省十大姓氏人口(江西姓氏人口最多前十名)(43)

这前十的姓氏中是否有你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