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

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1)

秦国自秦孝公以后,国家经过励精图治和革新变法,逐渐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商鞅自卫国入秦。并帮助秦孝公进行了一系列变法求新的改革,包括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内集权进一步加强,军队战斗力也以显著提升。

秦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即秦惠文王(原为秦惠文公于公元前324年改元称王);秦惠文王重用张仪支结和对抗苏秦的六国合纵联盟,导致六国内耗增加,削弱了六国的实力。在整个秦惠王时期,张仪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张仪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2)

秦昭襄王巩固了对巴蜀的统治,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消灭西戎国,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和战略依托。在国家治理上,秦昭襄王成就非常显著,期间秦国政治廉明,外交军事方针正确,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最后是消灭东周,更显示了秦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灭周是一个新纪元的真正开始。

中间还历经了秦武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几位君王由于在位时间都比较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只是延续了前代君王的统治,在国家治理上,没有做出什么业绩。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继承王位。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公元前236-234年,秦国派王翦等将出兵攻打赵国,占领了赵国大部分土地;公元前231年,魏国和韩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

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统一六国者并非秦始皇)(3)

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派内史腾、王翦、辛胜、王贲等诸多大将,率兵先后收复了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统治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是为秦始皇。并继续推行秦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