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成霸业前说的话(曹操自己说过他身为宰相)

曹操成霸业前说的话(曹操自己说过他身为宰相)(1)

很多人都想,曹操权势那么旺盛,称帝易如反掌。但他为什么到死都不称帝呢?

通读整部《三国演义》,曹操一直处于强势的地位。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汉献帝从此成了曹操手中的一个傀儡和一张王牌。曹操正式“挟天子以令诸侯”,优势由此大增,并从此开始主持朝政。汉室刘姓江山名存实亡。

曹操有皇帝之实而无皇帝之名。

许田打围,曹操接受受百官拜贺,已经说明他有称帝的意思。

许田打围,是曹操的一次政治试探。《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写道:

谋士程昱说操曰:“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操曰:“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吾当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

曹操看到这封信是什么反应呢?如果是许田打围时期的曹操,看了这封信一定欣喜若狂。可此时曹操年事已高,又被头风困扰,噩梦连连。他心态变了。《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说:

操观毕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孙权这小子要把我往炉火上放。”

曹操此话含有两个意思:一、汉德属火(秦属水,汉代秦,因土克水,改正朔为土。)“居火上”就是取代汉朝;二、“居炉火上”是什么感受?热呀!难过呀!意思就是曹操一旦称帝,会招致很多人反对。称帝无异于把自己放在炉火上烤。

曹操说完,陈群立刻建议曹操称帝。并说称帝是“应天顺人”。但曹操却回答说:“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何敢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曹操这句话蕴含着两个意思。一、被封为魏王,已经是人臣之极,自己满足了,不敢再奢望。二、周文王何许人?周文王是西周的奠基者,周武王姬发的老爹。但他在世时候并没有推翻商朝建立周代。“文王”的称号是他儿子姬发灭商建周后追封的。(皇帝制度建立于秦朝,始于秦始皇。所以姬发不称皇帝而称为王。)曹操欲效仿周文王,意思就是自己不称帝,把这件事留给儿子去做。儿子称帝后自然会追封自己为皇帝。

面对两次劝说,曹操态度相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至死不称帝的原因。

一、曹操的志向是做个周公式的辅臣,而不是当皇帝。在他的著名诗歌《短歌行》中,他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此自比周公。

另外,曹操还说过,“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今)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意思是自己只想做个将军,封侯。很多人以为这是曹操虚伪的表现。《三国演义》的作者就用白居易的诗句来评价曹操这段话: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曹操成霸业前说的话(曹操自己说过他身为宰相)(2)

我倒觉得曹操这是兴之所至,真心想法。因为曹操从起兵到去世,抱的都是这种态度,至死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证明了他的志向,而他的志向引导了他的行为。

二、曹操是个实在人,他有皇帝之实,而无皇帝之名。称不称帝争的只是名号。他已经为儿子扫清了称帝的障碍,儿子称帝后,他也会被追封为皇帝。事实也是如此。建安二十六年正月曹操死,十月曹丕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三、曹操晚年身体不好,深受头风困扰,做事情难免力不从心。曹操死于建安二十六年正月,终年66岁,孙权劝他称帝应该在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杀了华佗后,病势愈重。当他对大臣说“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何敢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的时候,他或许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四、面对复杂的形势,面对别人吹嘘劝说,曹操很清醒,从不忘乎所以,对时局看得很清楚。程昱劝他称帝,他认识到“朝廷股肱尚多”,时机不到。在铜雀台宴会上,虽然他说“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但他并不骄傲,有的只是自豪,只想做周公一样的辅臣。孙权劝他称帝,他也能识破孙权的用心。

可见,曹操虽然功高盖主,但他一直很清醒,这是相当难得的。试想有几人能够做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1、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功成身退的准备。无论是在公司企业打拼,还是在官场厮杀,任何时候都要谦虚。人可以自豪,但是不能自傲。

2、不要为了虚名而冒险。“皇帝”对曹操来说只是个虚名,曹操早就享受了皇帝的待遇。篡位称帝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曹操不想为了虚名去冒险,而把这件事情留给儿子去做。曹丕不同,他没有军功,不当皇帝,朝廷的大臣、将军都不服,所以他必须称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