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善于做学问还是做生意 占据富豪排行榜
来源丨喜马拉雅复旦傅杰教授的精品课《复旦名师傅杰的《论语》课》
编辑丨第三条岸
孔子众多的学生,来源不一,年龄不一,天资不一,所以往往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综合各方面考察,整体能力最强的,恐怕要数子贡。
子贡复姓端木,单名赐,字子贡。孔子在对话中常称他的名——赐,我们读的时候要知道,那就是子贡。
富商子贡子贡比孔子小三十多岁,是魏国人,长期跟在孔子身边,阅历丰富,悟性又高,具有外交才能,而又善于经商,是当时著名的富商。
《先进篇》里记载: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億则屡中。”
在这段话里,孔子谈到了两位杰出的学生,回是颜回,赐是子贡。他说回其庶乎,庶是庶几的意思,就是差不多,含有称赞的味道,也就是说颜回他的道德文章都好,差不多都有了,可是却“屡空”,就是说颜回常常陷入贫困的境地。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子贡却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自己去做买卖,货殖在这里是做生意、经商营利的意思,后来也代指商人,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里有一篇《货殖列传》专门写商人。
著名历史学家周振鹤教授说,那是中国第一张富豪排行榜,而在《仲尼弟子列传》和《货殖列传》中,司马迁都写到了子贡。子贡自己去做生意,孔子说他“億则屡中”,億,其实就是后来那个臆测的“臆”,在这里指推测市场行情,屡中就是常常被他猜中,所以他做生意往往就很成功。
清高子贡子贡有才,所以自视也高,他看不惯别人也是经常有的事,所以常常对别人发表批评意见。孔子觉得他这样把精力、注意力都拿来关注别人的缺点是不值得的,因为浪费了本来可以自己进德修业的时间。所以子贡招来了孔子的批评。
《宪问篇》里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喜欢议论、批评别人,孔子说,赐啊,你就那么好吗?要换了我,我可没有这么多指责人的闲工夫啊,这话说得已经很重了。但毫无疑问,孔子是把子贡,看作最杰出的学生之一的,而子贡也当然是自信的,所以他有问题敢直截了当地去问孔子。
例如《学而》篇记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不过比不上贫穷却依然快乐,富贵却依然好礼。就穷人与富人的不同心态,子贡向孔子求教穷人与富人的为人准则。
狡猾子贡孔子既肯定了他的意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贫贱者除了不对富贵者阿谀讨好,最好还能忧道不忧贫,富贵者除了不对贫贱者托大摆谱,最好还能好礼不逾矩。
贫穷的人往往人穷志短,往往难以坚守理想,富贵的人往往财大气粗,不免恣意妄为。
朱熹对这一章有丝丝入扣地解读,他说,“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
朱熹联系子贡由经商而致富的履历,称子贡正是因为自己能够“富而不骄”而沾沾自喜,期待老师的夸奖,所以才设计了这么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而孔子的回答则是“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就是表扬他已经做到的,而勉励他还可以继续努力。
性情子贡由于子贡非常能干,以至于在后来有不止一个人认为子贡的才干超过了孔子,有的在背后,有的甚至在当面,说子贡贤于孔子。子贡对类似的言论都做了严肃的批评,例如鲁国有权势的大夫叔孙武叔,不喜欢孔子,扬言子贡比孔子强。
《子张篇》记载,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这段的意思是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子贡说,就用房子的围墙来做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够到肩膀那么高,所以他一眼就能看到房屋的美好,而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他连门都找不到,根本没法进去,这么说不也是很自然吗?这个比喻非常精妙,而态度也非常的严正。
在孔子过世之后,子贡担起了为老师守丧的职责,他跟其他学生为老师守丧三年,在三年服丧期满之后,其他的同门离去了,他又独自为孔子守墓三年,可见他对老师的感情是非常真切的。而据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使孔子思想传播于天下,子贡的推行之功最大。
关于主播:
《复旦名师傅杰的《论语》课》,生命,有限。读书,要精一点。《论语》,你我无法绕过的一部国学经典。
复旦大学傅杰教授,糅合200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提炼数百种《论语》研究著作的精华,为你解读《论语》和中国文化。不灌心灵鸡汤,不传道德训诫,更不故弄玄虚、标新立异。无论是修身还是教子,从政还是为学,愿你从《论语》中获得传统智慧的启发,在2018年重新出发。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