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是哪里人(国庆专栏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谁)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是哪里人(国庆专栏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谁)(1)

李白,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人,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长期在隐蔽战线从事通讯工作的李白,早期曾参加过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后因参加无线电通讯培训师从我军无线通讯奇才涂作潮同志对无线电通讯技术十分精湛,被党组织派到上海、浙江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5月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英勇就义,年仅39岁。他用生命之光,践行了自己对党的忠诚和初心使命,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2009年9月14日,李白同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生活原型。

1934年10月,李白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他任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李白经常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这也是李白终生的座右铭。为了保护电台,李白总是奋不顾身,冲在第一线。有一次,当部队行军至广西的一个山村休息时,恰好碰到敌人在附近山头用机枪扫射袭扰。由于担心电台受损害,他先让队长周维带领部队和电台出村。而他却跑到山脚下,带领一部分红军战士向敌人扫射。直到电台安全转移到指定地点,他才撤离。听说电台很安全,他把袖子一卷,又去修发电机了,一刻也不闲着。

虽然竭尽全力保护电台,但由于缺乏汽油和零件,在过草地时,电台还是出了问题,无法正常工作。李白和无线电队的干部战士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听说酒精可以代替汽油发电,他四处寻找,终于找到汽油的代用品——酒,使发电机得以开动发电。当干电池没电时,他又和几个战士一起实验,在干电池上钉几个眼,泡在盐水里,可以使干电池继续使用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发报机上有一个真空管失效了,正好有一封紧急电报亟待发出,几个报务员急得团团转。李白反复实验,拔了收报机上的一个真空管,插在发报机上,才把紧急电报及时的发了出去。他的成绩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被任命为红四军电台台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通信工作。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是哪里人(国庆专栏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谁)(2)

1937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霞到达上海,经过认真勘查于第二年初春,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一座无形而坚固的“顺风耳”贯通在上海与延安之间。

为了掩护这一来之不易的电台工作站,应对十分险恶的白色恐怖环境,1939年党组织决定派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女工裘兰芬(后改名裘慧英)与李白假扮成夫妻便于掩护电台工作。她除了担任警戒工作外,还主动关心李白的生活,经过一年多的共同战斗和生活,李白和裘慧英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1940年,经中共党组织批准,他们终于结为革命伴侣。

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1942年7月,李白夫妇临时转移到建国西路福禄村10号。当时侵华日寇进占租界,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虽然李白非常专业的把电台功率从75瓦降低到只有15瓦。即便如此,他的电台位置仍然被日军的无线电雷达测向仪测了出来。为了摆脱敌人追踪,李白除了不断更换住处之外,还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断周旋。

有一天凌晨两点左右,敌人突然到邻居家“查户口”。在旁边放哨的裘慧英紧急通知了正在发报的李白。他立即把发报机收拾起来,往门外走。待敌人到李白家“查户口”时,李白已经离开家。敌人在李白家搜查一遍,什么也没发现。敌人不甘心,就在附近安排密探进行监视。天亮后,李白提着一个箱子回到家中。附近的暗探以为李白提的是电台,立刻冲上去检查。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了两部普通收音机。暗探查找一番,没发现什么可疑之处,才最终离开。

类似的惊险,曾发生过好几次,裘慧英为他非常担心!但每次都被李白机智地化解了。

但是,随着敌人变本加厉地追踪和抓捕,李白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危险。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是哪里人(国庆专栏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谁)(3)

据李白的儿子李恒胜介绍说:“那年中秋节的前夜,父亲正在阁楼里发报,母亲在三楼忽然听到有杂乱的脚步声,她急忙掀起窗帘一角向外张望,只见几十个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正在翻越围墙。她快步上楼通知父亲,父亲快速把最后一段电文发完,最后又发了三遍‘再见’,暗示远方的战友。接着,父亲迅速把发报机拆散,拉开一块活络地板,刚把它藏在下面,日本兵就破门而入。他们翻箱倒柜,把东西扔得遍地都是,然后又冲到阁楼上搜查。突然,‘咔嚓’一声,一块活络地板被踩塌,日本鬼子和特务们捧着一堆零件发疯似的窜到父亲面前说:‘这是什么?’父亲从容地答道:‘我是这家的客人,才住到这里不久,这些东西我没见过。’一个狡猾的日本人拉起父亲的手看了又看:‘哼!你是老资格啦!’不由分说,父母就被押到位于四川路桥北的日本宪兵司令部。”

凶狠的日本宪兵把李白和裘慧英分别关押在两处进行刑讯逼供。他们受尽了种种酷刑折磨,可始终不吐真情,严格保守了党的秘密。一个月后,日本兵不得不放了裘慧英,继而又将李白秘密转移到极司菲尔路(现万航渡路)76号汪伪特工总部关押。1943年5月,经中共党组织的多方营救,李白终于获释。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特别是淮海战役期间,李白的工作比以往更加紧张忙碌。他曾将一封封标有“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的情报发往西柏坡的中共中央社会部电台,为党中央和前线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有效帮助。其中,包括国民党海陆军的部署、长江南岸的布防计划等绝密文件。1948年12月30日凌晨,当李白正在发报时,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第二大队突然包围了李白的住所,开始挨户搜查。看到敌人来势汹汹,裘慧英催促李白赶快收拾电台。李白迅速发完电报,并连发了三个“V”字紧急信号。

当时,苏采青同志正在中共中央社会部电台工作,专门负责联络上海的电台。对于同李白的最后一次通报,她终生难忘。她说:“那是1948年深冬的一个夜晚,我与对方联络不久就遇到异常情况。先是对方发报给我时出现时断时续的情况(估计是敌特采取分区停电的办法搜索电台),然后用比平时更快的速度把电报发过来。紧接着,对方连续发了三个‘V’字的摩尔斯电码:嘀嘀嘀嗒、嘀嘀嘀嗒、嘀嘀嘀嗒。按秘密约定,这是他在示意我:他正在处于危急险境!再往下便音讯全无,连平时彼此的习惯语‘GB’(英语缩略语‘再见’之意)也没有来得及拍发。”因保密原因,苏采青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与她通报联络的就是李白同志,也不知道对方出现了什么危急情况。而实际上,李白在这次发完报之后就不幸被捕了。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是哪里人(国庆专栏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谁)(4)

被捕后,李白同志宁死不屈受尽了国民党兵的酷刑折磨。他毫不畏惧,他深知革命即将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必然失败。

1949年4月22日,他给自己的妻子裘慧英写了最后一封信。在信中,他说:“慧英,本月二十二日(星期五)下午,我由警备部解来南市蓬莱路警察局看守所寄(羁)押。这里房间空气比警备部看守所好,但离家路远,接见比以前要困难。你若来看我,要和舅母一同来,坐车时好照顾小孩。听说这里每逢星期一、五上午九至十时,下午三至四时可以送东西,因路远来时请买些咸萝卜干,或可久留不易坏的东西。炒米粉亦请带些来,此外肥皂一块、热水瓶一只。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为盼,祝好!静安字,四月二十二晚(看守所是由蓬莱警察局大门进来)”。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得出李白内心是多么的淡定、坚毅,以及他对妻子、小孩的牵挂和关心!

李白对前来探望他的妻子说:“天快亮了,事到如今,对个人的安危,不必太重视”。“今后我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最后,他恋恋不舍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乖孩子,爸爸以后会来抱你的”。

1949年5月7日夜里,国民党特务机关按照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将李白同志残忍的杀害了。这个时候,距离5月27日上海解放只有20天。

李白渴望光明、期盼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当胜利即将来临时,他却为了新中国光荣地牺牲了。他用“嘀嗒,嘀嗒”的发报声奏响了新中国成立的乐章,用自己的生命之光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往期回顾

国庆专栏 | 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谁?(上)

国庆专栏 | 电视剧《风筝》中的曾墨怡烈士的历史原型

国庆专栏 | 红色经典《烈火中永生》里华子良的原型是谁?

热忱欢迎您添加和回复司法鉴定中心头条号。您如若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有关司法鉴定情况和相关法律条款规定请与我们联系。

中心采取“线上”预约;“线下”面对面沟通。

中心将以特别敬业、特别勤业、特别专业的精神竭诚为您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