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原因(历史追问从饿殍满地)

十九世纪末以来,四川社会危机越发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四川省城成都,都是恶臭遍地。为什么天府之国会出现这种破败现象?四川又是如何自救的呢?

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原因(历史追问从饿殍满地)(1)

清朝末年,四川省生计日暨,财政拮据,农业凋敝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首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清政府在此时不仅面临着政治、经济危机,还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在各省摊派税收。其中作为清政府的财源重地的四川,更是分摊更多。据统计,在庚子之变后,在赔款和外债方面,四川每年要分摊债务220万两。

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原因(历史追问从饿殍满地)(2)

其次,四川官吏腐败,在征税同时,巧立名目,鱼肉百姓。如西昌县令章庆,“莅任以来,视民如仇,暴力剥削,滥罚勒捐,三月累万”。酉阳州牧放任差役以诉讼勒索,“该州于案费之外又有票费,每年至六千钏之多。居是官者只知饱其私囊,俨然民牧而图利”[6]。 最后,当时四川持续不断的水旱天灾,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清政府的残酷统治,四川社会危机越发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四川省城成都都是恶臭遍地。

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原因(历史追问从饿殍满地)(3)

为了四川的生存、发展,四川政府除了采取上述农业近代化措施外,还采取了其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首先,注意试验,禁烟改种。道光之后,四川开始大量种植鸦片,到咸丰时,鸦片田已是“连畦接吟”,迄光绪末,川省已达到“百四十余州县,除边厅数处,几无一地不植鸦片者”[5]。鸦片种植泛滥,开始引起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新政”推行后,四川开始禁烟改种。四川总督要求各属于“禁种婴粟之际,亟宜取外国外省关于民生用多销广之各籽种,详加试验,择其宜者布之民间,庶能广植佳种,抵补损失。” 到清覆灭前,川省鸦片基本禁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粮食、棉花、桑蚕的种植。

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原因(历史追问从饿殍满地)(4)

其次,在“荒秽不治者”之田甚多的川边地区鼓励垦荒,使得百姓有田可耕。在垦荒的同时,注意发展水利。在川边进行了可垦荒地和水源条件调查,兴修小水利,如打箭炉修治永济渠等。1909年,四川当局“尚属多开塘堰”,设立水利测绘所,一年间,仅蓬州、峨边两县便开堰三千余处,“灌田万亩有奇 ”[7]。

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原因(历史追问从饿殍满地)(5)

此外,还在“连年荒旱,千里成灾,不但材木无所取资,即柴薪为日用所需亦将告竭。”川北地区,更是提倡保护森林,广种树木,推动了四川林业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