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负剑原文解释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荆棘铜驼

【典源】《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释义】天下乱,宫前的铜驼将流于荒野荆棘之中。后遂用“荆棘铜驼、铜驼荆棘、棘暗铜驼、铜驼栖草、铜驼巷陌、洛下铜驼、泣铜驼”等形容荒乱、劫掠和亡国后的凄凉景象,或表示对时事不安定的忧伤感叹。

【荆棘铜驼】苏轼《百步洪》诗之一:“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陆游《醉题》诗,“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黄遵宪《述闻》诗之二,“荆棘铜驼心上泪,觚棱金爵劫余灰。”

【铜驼荆棘】李逊之《三朝野记序》:“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怀铜驼荆棘之感者,吾目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相与悲歌当泣也已。”陆游《谢池春》词之三:“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似天山,凄凉病骥。铜驼荆棘,洒临风清泪。”又《春晴》诗之二:“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尚关情。”

荆轲刺秦王负剑原文解释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1)

【棘暗铜驼】陆游《洞庭春色》词:“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

【铜驼栖草】张炎《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词:“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铜驼巷陌】刘过《西吴曲·怀襄阳》词:“说襄阳,旧事重省。记铜驼巷陌,醉还醒。”

【洛下铜驼】陈人杰《沁园春·南金又赋无愁》词:“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泣铜驼】李商隐《曲江》诗:“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康有为《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怆泣铜驼。”

荆轲刺秦王负剑原文解释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2)

荆轲易水歌

【典源】《战国策·燕策三》:荆轲等为燕太子丹复仇,到秦国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及宾客,皆白衣冠送之。荆轲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释义】荆轲为燕太子丹去刺秦王,置生死于度外。临行,高唱易水之歌,然后登车而去,一往不顾。后遂用“易水歌、易水离歌、易水寒歌、易水寒、易水风寒、易水风、寒风易水、易水萧萧、易水别、寒水之悲、悲歌易水”等写寒威、悲凉的气氛,或悲壮、侠勇的凛然之气。或借写诀别、离别。

【易水歌】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易水离歌】刘秉《清风十韵》:“易水离歌阕,齐纨怨思新。”

【易水寒歌】李白《发白马》诗“武安有震瓦,易永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易水寒】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刘因《白雁行》:“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

荆轲刺秦王负剑原文解释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3)

【易水风寒】柳亚子《辽海一首哀熊味根被捕也》:“忽闻辽海起鲸波,易水风寒涕泪多。”

【易水风】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二首》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寒风易水】杨亿《泪二首》之二:“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易水萧萧】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苏曼殊《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易水别】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

【寒水之悲】庾信《小园赋》:“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悲歌易水】柳亚子《五月十八日为秋白先烈忌辰》诗:“悲歌易水衣冠白,函首秦庭冢土黄。”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汇总

全本《文言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中华饮食文化——《饮食的那些事》全本整理汇总

全本《民国名家随笔散文》整理汇总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