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

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聊起一个让她非常烦恼的话题。她家有个女儿,性格特别外向,一天到晚跑出去玩儿。一到饭点给孩子打电话,就发现孩子竟然在第一次认识的小朋友家里吃饭。

诚然,在外向世界里,外向孩子特别容易结交到朋友。我们看一个人社交人缘好不好,通常是以“他是不是有很多朋友?他在群体里是不是总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他是不是特别能说会道?”这些标准去判断。因此就会认为,自家孩子如果在陌生人面前不说话,或者一说话就脸红结巴,就断定孩子太内向害羞,担心孩子以后交不到朋友。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1)

内向的孩子真的不擅长社交吗?马蒂·奥尔森·兰尼博士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内向孩子不一定不擅长社交。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果他们身处熟悉、舒适的环境中,他们就不会害羞、安静或者孤僻。反之,如果身处在陌生环境,他们就会变得不爱说话。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父母觉得害羞会影响孩子社交;社交困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如何帮助孩子走出社交困境,杜绝成长中的不利伤害。

01为什么父母觉得害羞会影响社交?害羞是情绪里的一种表现吗?

科学家们观察到,无论是出生在中国还是外国,哪怕只是刚出生2天的婴儿,都具备最基本的表达微笑、痛苦等情绪生理反应。比如饿了会以哭来表示不开心、不满意等。这些基本的情绪生理反应,正是构建孩子以后产生复杂情绪的基础,其中就包括害羞情绪。

而关于孩子害羞情绪的问题,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种人类的正常情绪。情绪心理学研究中,情绪进化论认为:情绪是可以遗传的,它是人类进化中为了适应自然、维持生存所延续出来的一种心智能力。如果把害羞情绪看成是孩子不会社交的罪魁祸首,实在是有所偏误。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2)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社交困境。比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被夸奖或是批评等等。哪怕是演讲界的高手,也会出现紧张、害羞的情绪。那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父母们会判断孩子害羞呢?

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理查·拉萨鲁斯认为,情绪的判断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判断这件事对我们的重要性,第二步判断它是好还是坏。

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时,首先会判断打招呼这件事很重要,因为这关乎着我们的礼仪教养。可如果孩子没有打招呼,那父母们就会判断孩子没有礼貌,进而为了化解尴尬,就会向对方解释说,孩子太内向、太害羞了。于是,内向孩子也会认为,害羞是一种不好的情绪,进而在日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为此望而却步。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害怕而导致孩子一见人就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焦虑,恐惧,可以想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某天遇到校园欺凌时,要么默默承受伤痛不敢呼救,要么就是想不开产生轻生念头。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我们极其不愿意看到的。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3)

02社交困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引起重视

诚然,社交是人类生活在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父母一定要意识到,陷入社交困境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欺凌者的首选对象,具体表现为:

1、缺乏家庭的关爱,尤其是母爱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做了一个残忍的实验,他把一群初生的小猴从母猴身边带走,将它们和两个玩偶放在一起,一个用铁丝绑成的猴子有充足的牛奶,另一个是布做的猴子,但没有食物。

小猴们喝完“铁丝妈妈”的牛奶后,都会迅速回到“布偶妈妈”身上。这些从小被剥夺了母亲、脱离族群的小猴,由于长期的关押,即使回到了群体里,依然无法融入同类生活,社交能力严重缺乏。实验升级后,它们中有的被强迫怀孕,大部分母猴在遇到幼猴哭闹找妈妈时,竟然会暴躁的攻击幼猴,有的甚至咬死幼猴。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拥有健全心理与社交能力,极大程度上来自于母婴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只有父母给的爱越是充足,孩子的生命之泉才能长流。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4)

2、性格孤僻,不喜欢交朋友

2019年热映的《少年的你》,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在面对警察询问胡小碟在学校有什么朋友时,陈念回答说:在这里不需要交朋友。

当陈念走回教室,看到座位上的一滩深红色液体,没有一个同学告诉她是从哪来的。这让她回忆起胡小碟生前也遇到过相同的事情。胡小碟喝完人生的最后一瓶牛奶后,对陈念说:“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如果当初陈念选择和胡小碟成为朋友,那么胡小碟被欺凌时,她就会勇敢站出来一起反抗,结局也许就会改变。

3、家庭和学校只关注成绩,不重视成绩以外的技能

《少年的你》有这样一个镜头,所有学生高考完后,整栋学校里到处洒满了被撕的书籍。这种现象表示,学生们终于把内心的痛苦和压力,毫无顾忌地释放出来了,并且他们认为,读书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读书是痛苦的一件事?这种痛苦的感觉究竟来自哪里?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5)

从客观唯心主义理论来看,存在即合理。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现实中,父母期盼着孩子为他们创造家族荣耀。他们判断一家学校好不好,看的就是名校录取率高不高。学校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同样会把成绩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可孩子进入社会后,竞争的技能真的只是成绩优异吗?他们遇到矛盾冲突时,成绩好能解决问题吗?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爱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不能永远守护在孩子左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能学会好好照顾自己,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03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内向孩子走出社交困境,杜绝欺凌伤害

由于内向性格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欺凌,作为父母,帮助内向孩子走出社交困境,杜绝校园欺凌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保护未成年人十大杰出公民”称号获得者佟丽华律师说:校园欺凌本质上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学生必须面对的成长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介入是必要的,但学校、老师和家长又必须为学生的成长留出必要的空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解决矛盾纷争是人生的必修课,每个孩子都无法回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一般校园欺凌问题最好由学生来解决,而不是都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由此可见,社交里的人际关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必修技能。而孩子在学校里的社交,大部分只能由孩子自己第一时间去解决。这让我想起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成长,有些路,的确只能由孩子自己走完。

那么,父母们该如何尽早地帮助内向孩子摆脱社交困境,让孩子远离伤害、健康成长呢?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6)

1、向孩子传递正确的爱,尊重对待孩子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打不骂不侮辱孩子。

有一次,我去接孩子放学,听到两位家长的谈话。学生爸爸说,孩子就得打,棍棒底下出孝子;学生妈妈也非常认同,她认为自家孩子太调皮,不打不听话。

我想起《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父母责,须顺承。作为学习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的典范,这是一本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处理、遵纪守法、规范做人的经典启蒙读物。可是,这本读物真的适合现代社会吗?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奉行照做吗?不见得!

比如“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其意是孩子做错事,父母责备的时候,要虚心地接受。我女儿小的时候,她如果尿裤子,我就会打她屁股,并且大声呵斥她。可这真的是她做错事吗?从科学角度看,她只是大脑发育还未成熟而已。且不说孩子做的这件事是否真的做错,光是用“责备”二字,就已经看出父母完全是用一种权威姿态去批评、去指责孩子,更别提暴力教育了。

把三个儿子全都送入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在她的书中说道:抚养孩子的一大前提,是绝不能对孩子使用暴力。其中包括身体上的暴力、精神上的暴力、还有语言上的暴力。暴力会激起更多暴力,产生一系列不好的连锁反应。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7)

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多数有暴力倾向的父母,原生家庭里一定是有人对他们也使用过暴力。我们都是如此爱着孩子,所以我们必须得区分开什么是正确的爱。

爱,应是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清楚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生他养他都是父母自己的选择,孩子并不欠父母什么。特别是年幼的内向孩子,他们本身就不擅于表达自己。父母们要做的,应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允许他们情绪上的表达,为以后的社交打好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迈入社交生活的雏形。如果内向孩子在家中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那他进入学校后,也会明白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值得交。

2、在孩子低年级阶段,父母多参加学校活动

这一点非常适合处于低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因为这个阶段学校需要父母出力的机会比较多。比如小学阶段,每个班级都会有家委会。进入家委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更多的跟老师多沟通;二是帮助班主任老师分担 一些班务。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潜在原因,当遇上一些所谓的机会,如果家委会的孩子正好与其他竞争者旗鼓相当,那么家委会的孩子得到这个推荐机会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8)

不过,如果家长们为了这个不确定的机会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倒可不必加入。但如果你家孩子是内向孩子,我认为应该申请加入。

有两点好处:

  • 比其他家长多点机会了解老师的性格

在学校求学,跟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是老师。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喜欢哪一科的老师,那他的那科成绩也会很好。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提到,让孩子爱上学和爱学习是两码事。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上的成就感还没有那么快建立。因此呢,喜欢老师、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小伙伴,是爱上学的动力来源。

但要注意的是,父母让孩子喜欢老师,得有事实作为依据,不能平白无故的编造出一些优点去夸赞。父母必须要确保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信任家长、信任老师。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需要处理学校工作;下班的时候,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9)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了解老师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如果加入家委会就不一样了,你会有更多机会见到老师,也能有更多机会和老师沟通。然后,尽可能地找到老师身上的优点。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平时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有事实地夸赞老师的优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喜欢老师。当内向孩子喜欢老师、信任老师后,某一天在学校遇到矛盾冲突,也就能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了。

  • 让班里的孩子认识你是谁谁谁的家长

同样的,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欺凌的概念并不了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还没形成欺凌的认知阶段,就让他们看到,谁谁谁的父母非常关心自家孩子以及尊重孩子的同班同学。

孩子的洞察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可以从成人的面部表情里,就能读到任何情绪。如果你家孩子是内向性格,不擅长主动去交朋友,你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向孩子的同班同学表达善意,让他们觉得谁谁谁的家长说话非常有礼貌,非常尊重他们。那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地去找你家孩子玩儿,等到年龄段升高,内向孩子一定找到了亲密伙伴。让内向孩子不落单,也是切断孩子被欺负的一种途径。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10)

3、不要只关注成绩,多提高孩子的综合实力

除了父母不打不骂不侮辱孩子外,我认为提高孩子的综合实力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具体包括以下三个:

  • 遇到危险时,能做到冷静处理

人是群居动物,不管是在学校还是长大后进入社会,社交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技巧。一个沟通技巧好的孩子,比一个只知道埋头苦读的学霸,更容易得到长久友谊。不止如此,好的沟通技巧甚至还能在遇到危险时,救自己一命。

《非暴力沟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所在的学校治安情况不太好,为了保证女老师的安全,学校提醒她们放学后立即离校。有一天,这位女老师为了帮助一位学生,放学后留了下来。学生离开后,女老师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突然发现有个陌生男人站在门口。这个男人用颤抖的声音命令她脱衣服。

这位女老师开始全神贯注体会男人当时的感受。她用了三句话,让陌生男子只抢了钱包,最后没有伤害到她的身体。

第一句是:你似乎有些不安,安全对你特别重要,是吗?

第二句是:请告诉我,是不是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不用伤害我?

第三句是:听起来,这对你很重要。同时,我希望你知道,我真的很害怕。你知道吗?如果你愿意离开这里而不伤害我,我会极为感激!

如果这位女老师没有学习过非暴力沟通,那她的这次经历,一定会让她痛苦终生。正是因为她学习过,认识到沟通技巧对社交的重要性,因此在遇到危机时,能很好的做到冷静处理。

由此可见,当孩子有一天真的遇到欺凌时,首先他要做的一点,就是保持头脑冷静,然后分析对方的真实目的,进而想出对自己生命安全最为有利的解决方法。单单学习成绩好,是不能保证孩子安全的。父母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我们帮助孩子认识社交的头等大事。

孩子性格内向该不该逼她社交(孩子不爱社交不等于不会社交)(11)

  • 遇到不愿意做的事,学会拒绝他人

我们都希望和别人的相处是愉快和谐的,但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来挑战我们的底线。作为学生,在学校里有一种情况会经常发生,那就是有同学会找孩子抄作业,有的甚至在考试的时候,让你家孩子的答案给他抄一下。

如果你家孩子不同意,那么心眼小的孩子,说不定就会跟其他同学䂃你家孩子的坏话。如果你家孩子同意,说不定他的同学还会把答案抄的一模一样。等到老师批改卷子的时候,发现答案相同,揪出原因后,给两孩子都以零分处理,你说你家孩子冤不冤。

那可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既不失自己底线又不会让同学有报复行为的拒绝技巧了,也就是学会说“不”!具体可分三步,举抄卷子的例子:

第一步,要坚定明确地说不,比如让孩子说:“不行,卷子不能让你抄!”

第二步,讲出为什么不让抄卷子的原因,比如:“让你抄的话,被老师发现后,我们都会得零分的。”

第三步,告诉同学,即便选择不让他抄,也可以在考完试后,帮助他理解不会做的题目,看看哪里不懂,可以给他讲讲解题思路。

学会拒绝很重要,对于内向孩子尤为重要。因为内向孩子总会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看作是自己造成的。一味选择委屈自己的孩子,只会让欺凌者变本加厉地欺负他。

  • 遇到危机时刻,有一项技能保护自己

通过冷静地头脑、明确地拒绝这两个要素,如果还是无法避免孩子受到欺凌,那么防身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是一种以身体为主的力量来源。它可以帮助孩子走得更稳、看上去更自信,那些敢于直视欺凌者眼睛的孩子,不太容易成为欺凌者的目标。

可以让孩子参加跆拳道、空手道、武术等自我防卫的培训班。除了这些,还可以让内向孩子多看一些社交的书籍,比如《小学生心理学漫画》系列。或是让孩子多听一些关于英雄的故事。这些都可以让内向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

写在最后:

对于内向孩子来说,家庭温暖是他们的力量之泉,也是他们的自信来源。有了父母的爱,他们就能勇敢地走向外向世界,去迎接四面八方的挑战。

对于父母来说,给予内向孩子正确的爱,才是孩子的坚硬盾牌。有了正确的爱,父母就不会只看成绩,而是会多看看孩子的未来,会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幸福地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里。

美国电视明星弗雷德·罗杰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去的经历,当下发生的事情和未来会出现的情况都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越早的帮助内向孩子走出社交困境,越能让他们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