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早年 慈禧辉煌的一生

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即孝钦显皇后,清咸丰帝第二任皇后原名叶赫那拉氏,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满洲正红旗人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北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慈禧早年 慈禧辉煌的一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慈禧早年 慈禧辉煌的一生

慈禧早年 慈禧辉煌的一生

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即孝钦显皇后,清咸丰帝第二任皇后。原名叶赫那拉氏,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满洲正红旗人。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北京。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二十二日被选入宫,后二年即封为兰贵人,咸丰帝去世后于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晋升为懿贵妃,同治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晋封慈禧为皇太后。同治十三年八月十四日和光绪六年正月初三分别以太后诏书和大学士苏凌阿的奏章正式宣布垂帘听政。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二十二日以皇太后名义发布上谕宣布大阿哥李芳基谋反,下旨逮捕李芳并将其处斩。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十九日在颐和园慈禧寝殿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七月二十三日葬于寿陵(清东陵)西北侧,庙号肃愍,谥号孝钦显皇后。光绪十五年二月十九日和儿子载湉由醇亲王奕、恭亲王奕共同签署诏书宣布实行改革,同治朝走向结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二十日慈禧逝世后葬于清东陵之裕陵,庙号肃宗。

童年

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氏,光绪皇帝的生母。出生在北京,当时慈禧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慈禧五岁那年,父亲死后,她就和哥哥叶赫那拉氏在皇宫内院过着清贫的日子。

叶赫那拉氏自幼聪明机敏,学习勤奋。

六岁入宫做宫女,在宫中侍奉咸丰帝。在服侍中,她和咸丰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先后生育了三子一女: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次子载湉、幼子载振。

光绪五年(1879年)七月十五日(公历1881年9月3日)是慈禧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天她被选为兰贵人。从这天起慈禧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光绪七年(1881年)十月二十七日(公历11月6日),咸丰帝逝世,慈禧扶立幼主载淳为帝,改元“光绪”,自己垂帘听政。

入宫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在两宫皇太后中以孝闻名,对慈禧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是恭亲王奕欣和慈禧。奕䜣是咸丰皇帝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欣。由于咸丰皇帝没有儿子,所以把皇位传给了同治皇帝(后来的光绪帝),而同治皇帝又没有儿子,所以奕䜣成了皇位继承人。

慈禧在宫里很早就开始学习写字画画。据说慈禧擅长写“福字”(福字写得好),福字是慈禧的名字。同治帝长大后,还亲自为他书写了福字。有一次他在写“福”字时,一个不小心将“福”字写成了“太”字(同治帝当时已经十七岁了),而慈禧正好在一旁看见了,她马上说:“福”字太“小”了,要换一个大点的。于是同治帝就叫她把“太”改成“太”。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让慈禧得到教训,不久之后就又写成了“太”字。

入宫后的生活

慈禧入宫后,一开始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宫女。但由于她有姿色,善于奉承,加上她的聪明和能干,深得咸丰帝的宠幸,所以被选为兰贵人。兰贵人后,慈禧逐渐显示出她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光绪八年(1882年)二月初三日(公历3月11日)咸丰帝去世。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当时的国事为“三国”:慈安皇后、慈禧和恭亲王奕是当时实际的统治者。但两宫太后还是有一定的权力,慈禧经常处理一些朝廷中的小事。如光绪八年(1882年)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合谋逼死光绪帝等事件。

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慈禧将奕䜣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二月八日,两位太后(即慈安太后和慈禧)开始垂帘听政,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策,并不是长久之计。

结束

慈禧是个聪明人,她明白自己的势力是有限的,所以她采取了“守势”。面对英法等列强对清政府提出的种种要求,慈禧没有任何退让,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争取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支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慈禧遭到了国内一些政治势力的反对和批评,但慈禧深知中国落后的根源在自己身上。她并不想以个人名义去承担这些责任。

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和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他认为条约可以使中国有机会开放通商口岸,获得更多的通商权利。为了讨好威妥玛和慈禧,他建议清政府同意英人在北京设立商务总会和租界,同时同意英国驻上海领事派一个官员常驻上海。慈禧当然不会同意威妥玛的要求,慈禧把英、法等国的要求看作是中国向西方世界开放的象征,因而也就不予考虑。威妥玛回到伦敦后立即写了一份报告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这份报告经过了详细研究,对清政府在条约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番指责。他在报告中指出:“如果英国和中国都能像现在这样进行自由贸易,那么世界贸易也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我们不应该限制中国人享有同样多的自由,而应该让他们拥有相同的机会。”这份报告发表以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反对英国公使提出的这个建议)。

随着中英关系的恶化,其他列强也不断地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当时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慈禧只好开始考虑与西方列强“议和”(这就是所谓“慈禧垂帘听政”)。她知道中国只有走出国门才有前途,而要想使中国走向世界必须通过学习西方知识来引进西方知识。但是慈禧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她也曾意识到了这一点:“……朕每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关祖zhong家法……一言未行而欲行天下之事,朕实不能也。”慈禧在1901年8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即《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她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而进行的变法活动。

改革在经济方面首先就是对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银本位制;废除银两制改为银钱兼行制;允许私人开设钱庄和票号等金融机构。在政治方面首先就是重新确立了皇权、军权、政权三权分立制度:设立军机处;改内阁为内阁制;在地方上实行督抚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政”改革了。

慈禧的“新政”改革虽不能说完全失败,但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但是从此后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遗产

慈禧死后,清廷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葬在清东陵的裕陵内。隆裕皇后被慈禧派去照顾她和光绪皇帝的孩子们。慈禧死后,由她生前的心腹大臣醇亲王奕譞和摄政王载沣主持对光绪皇帝进行“监国”,从而终结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光绪皇帝登基后,慈禧太后随即被尊为“太皇太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太后身份统治国家的女人,也是世界上统治国家时间最长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过她的地位和影响。

慈禧太后死后,人们把她从陵寝中搬出,安葬到裕陵内。慈禧太后一生享受过多个皇帝的尊重和尊崇。她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有权势的女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