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季节差异大吗(为何北方季节转换总是如此之快)

萧萧秋风起,瑟瑟寒意浓刚进入10月不久,全国多地就气温骤降前一天还在抱怨“秋老虎”威力不减,次日便已是寒衣加身,冷得人措手不及,仿佛一夜之间便完成了季节更替这不由得令人心生疑惑,为何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的转换总是如此迅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国气候季节差异大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气候季节差异大吗(为何北方季节转换总是如此之快)

我国气候季节差异大吗

萧萧秋风起,瑟瑟寒意浓。刚进入10月不久,全国多地就气温骤降。前一天还在抱怨“秋老虎”威力不减,次日便已是寒衣加身,冷得人措手不及,仿佛一夜之间便完成了季节更替。这不由得令人心生疑惑,为何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的转换总是如此迅猛?

气温起伏大与冷空气活动及太阳辐射有关

虽然10月初的这次降温,着实来得突然,但寒潮在10月初就光顾我国的情况,还算不上是极端天气。北京市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主任王冀表示,我国将冷空气由弱到强分为4个等级,寒潮就是冷空气中的最强等级,它是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向中低纬度侵袭而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最早甚至可以出现于9月下旬。

王冀进一步介绍道,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时节气温起伏较为剧烈的根本原因与冷空气活动及太阳辐射有关。每年秋分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高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空气冷却下沉,在地面形成大规模的冷气团。由于陆地比热容较小,降温格外迅速,因此高纬度冷空气会在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聚集形成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随着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少、温度降低,亚洲高压的势力会不断得到增强。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王冀表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华北和东北等地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夏季则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而秋季正是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的季节。随着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暖湿气流减弱而亚洲高压势力不断增强,我国上述地区便会迅速由夏入秋。

虽然我国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但以往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夏秋季节的转换并不像北方一样迅速强烈,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特别。

今年10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预警。即使前一天还毫无秋意可言,但当冷空气长驱直下后,我国多地气温开始“大跳水”,安徽、湖北、江苏等地一天内气温骤降20摄氏度以上。

对此,王冀分析道,每年10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总会迎来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引发大风、急剧降温天气。同时,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幅度与前期基础气温有关。在初秋,由于前期(夏季)基础温度较高,导致冷空气袭来后,气温降幅较大,甚至会出现断崖式降温。但王冀也指出,今年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较为罕见的异常高温天气,前期基础气温较高,导致冷空气所带来的降温幅度较大。

王冀说:“能否实现夏秋季节平稳转换,主要是看北方大陆上空冷空气势力的强弱。如果南下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那么冷空气推进速度就会较慢,我国北方就会形成秋高气爽的温和天气。但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南下的速度又很快,就会导致气温骤降。”

10月季节转换 提防这些疾病

10月季节转换,市民尤其要注意防病。大家要提高新冠肺炎防控意识,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前往疫情发生地区。同时,季节交替、气温降低将导致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逐渐进入高发季节。

秋凉后,流感的流行季就开始了,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家庭和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应注意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平时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儿童还需提防手足口病,5岁及以下多发。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家中有幼儿的家庭应做到“常通风、洗净手、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可有效预防。

季节转换容易影响脾胃功能,食源性疾病也需要重点关注。该类疾病借助食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建议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炊事用具容器必须生熟分开。合理存储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要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加工食物应烧熟煮透。

(中国小康网综合科技日报、大江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