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手纹大灾大难(染付龙涛纹提盒)

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染付龙涛纹提盒。

染付龙涛纹提盒,带提梁方形箱盒,为日本江户时代的仿制瓷器,提手高23厘米,宽23厘米,高22.5厘米;盒身高14厘米,宽16.3厘米,高16厘米。其外形虽为日本特有的提盒,由江户时代的制瓷家青木木米(あおき もくべい)亲自在盒上题写有“青花提梁层层盂”箱书,却充满了中国情调。盒身的创意也采用了中国明代万历的龙涛纹。盒盖、盒身的棱线处可见剥落的釉质也再现了明末时期虫蛀青花的状况。

如何看手纹大灾大难(染付龙涛纹提盒)(1)

染付,即用青料色绘纹饰,是日本陶瓷界对中国青花瓷的称呼。此件提盒为青木木米作品,他以仿制风格的瓷器艺术而闻名,将制瓷技术引入了日本,包括中国的明三彩和青瓷。这件染付龙涛纹提盒上的“古器观制”印记所书,其烧制的出发点便是学习中国明代的瓷器。

如何看手纹大灾大难(染付龙涛纹提盒)(2)

提盒,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提的便于运送物品的盒子,最早在中国先秦的农耕时代有了雏形,是一种农忙时节给田间的壮力运送食物的工具。后来在宫廷或者官宦人家有了“君子远庖厨”的理念,提盒成为了从厨房到饭堂这一小段距离的运送用具,工匠们也把这种小用具做得精巧美观,款式多样。唐宋以后,由于文人雅士的加入,赋予提盒更多的文化气息,也因其实用性较强,文人外出或雅集时,常会用提盒装上纸张卷轴、笔墨纸砚以及书籍手稿等,于是就有了既可以盛放文房用具,又能满足外出之需的书房专用提盒,这时的提盒主要为竹制。至明清时期,长形提盒基本为固定的样式,几乎成为了文人雅士文房里的必需品,多以高档木材制作居多,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

如何看手纹大灾大难(染付龙涛纹提盒)(3)

日本的伊万里青花出现了完全仿制中国青花作品,也是有一定的原因,17世纪初,中国青花瓷器输入日本,由于吸收了中国的制瓷工艺,技术日益成熟,日本的田瓷业得到发展,所烧制的青花瓷造型优美,胎质细腻,纹样也按荷兰的要求,需要仿制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的外销瓷;当时中国明清时期,官府严格控制海禁政策,因此从1657年到1683年,荷兰基本停止了官方对中国瓷器的大量进口,从而转向日本进口瓷器。青木木米所烧制的这件染付龙涛纹提盒属仿制的精品之一,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重要文化财产。

如何看手纹大灾大难(染付龙涛纹提盒)(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