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

如果种瓜种豆是学生们的一门课程

你是不是觉得很稀奇?

6月12日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四、五、六年级1000多名小学生

就来到50公里外六合区的“五一学堂”

开始他们的播种课程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2)

每一个金陵河西的孩子

今后都将在这里学着种瓜种豆

和秧苗一起成长。

蓝天、白云、绿草地、五彩帐篷......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3)

孩子们坐在“五一学堂”青翠的大草地上,“五一学堂:新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质”工程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周明说,孩子们劳动的过程既是体验也是交流,他们有这样一片校外广阔的土地,他们走出校园,真正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验分享给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爸爸妈妈们。

校长芒种季节送给孩子三粒“种子”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4)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致辞时说,学校的五一学堂是新劳动教育 ,也是真劳动,希望孩子们和秧苗一起成长,在劳动中乐于创造。正值芒种季节,朱焱校长送给孩子们三粒种子:第一粒种子,它的名字叫作:敬畏自然。“大自然有着神奇的力量,它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精美绝伦的。人是自然之子,人类没有理由过分自傲,相反,更应该心存敬畏。只有这样,大自然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和大自然一样,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蕴含着许多的规则。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镶嵌着一把很大的尺子。这把尺子,就象征着规则和秩序。”第二粒种子,它的名字叫作:顺应自然。“天地有序,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播种,进行管理,庄稼才有好收成。我们的身体有自然成长的规律,我们的学习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大自然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遵循规律,运用方法,我们就能长得更健康,学得更愉快。”第三粒种子的名字,叫作拥抱自然。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期待你们从内心深处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自然,拥抱自然,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体会劳动的光荣和美丽。”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成为现实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5)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6)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首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台上的孩子们起了个头,全场的小学部同学们响起齐诵。“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这首诗的作者孙友田爷爷也来到舞台,大声和孩子们应和,掌声雷动,金陵河西小精灵合唱团唱起这首诗改编成的歌。孩子们还用舞蹈演绎24节气的丰富内涵。

新鲜体验耕种,家长孩子收获大

耕种开始啦!每个班级已经提前分好一片田。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7)

土豆、辣椒、空心菜…在农场,“一亩三分地”不但是学生种植栽培的场所,更是进行观察探究的场所。每个班级负责200-400平方米田地,在导师的带领下,组织调研学习,自主选择种植品种,学习种植的基本方法。种子是孩子们调查后自己选的,自己种到土里。

各个班级还设计了别开生面的研究项目:研究土壤的蓄水能力、研究排水沟的营造方式、研究不同处理方式种子生长情况等等。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充满了合作探究的乐趣。四( 4 )班潘宗延说,第一次在田里耕种感觉太棒了。“我今天的任务是挖坑,用这个工具挖一个坑,同学们把辣椒苗放进去。”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8)

“我们之前已经做了详细的种植计划,认真研究了种植品种,有青菜、菠菜、胡萝卜、土豆,西瓜、冬瓜、南瓜,有大豆、高粱、芝麻、辣椒、大蒜,还准备了向日葵、蒲公英、菊花脑,还有霍香、金银花……”六(9)班男生季润杰告诉记者,今天也是学校六年级的毕业课程,不仅播种耕种,晚上还有毕业表演,搭帐篷。“我会表演小提琴《爱的致意》 。”

六(7)班正在种青菜和菊花脑,女生祝欣然第一次下地,充满好奇。“这些菜我都爱吃,还不知道它们小时候长这样。”六(7)的孩子们正在忙着种玉米,徐艺窈的妈妈当起了总指挥。“今天我们一起参加孩子这个别有意义的毕业课程,也让我们也有机会体验土地,特别高兴。”徐妈妈曾经在农村生活,懂得怎样根植,带着孩子们干得热火朝天。六(6)班男生唐艺玮捧着一大包生花生,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吃的花生就是种子啊。”

将种植活动与中华传统节气文化相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同学们的心中。家长们高兴地说:“在大自然里,又建了一所‘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四个学部孩子全员参与

2018年11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与六合区程桥街道合作,签订了为期25年的合同,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指导下,启动了180亩土地、40亩大棚,共220亩的教育农场建设。目前的教育农场里有池塘,有草地,有农田,具体分成:班级实践创意区、农业科技展示区、农作栽培见学区、校际协作交流区、农园教学服务区、自然生态观察园、体验展示广场。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9)

我校校园面积230亩,教育农场面积是220亩,非常接近,我们四个学部的学生,都将在这个‘大自然中的学校’里,展开丰富多彩的农学实践、作物研究、土壤研究、昆虫观察、物候观测、水生物调查。”朱校长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学校把劳动服务分为服务自我、服务公共、服务公益三个阶段,对校园服务作业单进行了系统、清晰的设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校园种植、无土栽培、动物养殖等劳动项目。以“一棵班级树”项目为例,近年来,学生在校园亲手或参与种了500多棵树。小学部成片粉红色的晚樱,校史大道旁金色的银杏,围墙上爬满彩色的蔷薇……2019年春分,全校近200个班级,在行政楼前的广场上各种下了一棵红枫。

记者手记

和金中河西分校打交道的这些年里,由衷地感受到,这里的孩子真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场所,永远不会仅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安排各种适合他们的课外实践。于是,孩子们就掌握了各种有趣的技能。例如,他们因为美食节,成了小厨师。他们因为学农周,成了小农夫。他们还会种各种水培植物,会正确使用蟹八件。现在还是芒种节气,在南方,芒种就意味着播种,微风下,阳光里,孩子们带着铁锹,水壶,和各色种子,幼苗,开始了他们的探险。每一步,看起来似乎都没有那么顺利,很多以为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都让小朋友们费了一番心思。但也就是在这跌跌撞撞的脚步中,孩子的身心在肆意而自由地生长。采访中,学校朱焱校长说,孩子们在这片实验里,不仅会体验播种与收获,也会体验幼苗的死亡和失落,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课堂中不可能体会的。这片实验田占地220亩,和学校自己的占地面积相近。于是,大家戏称,这是一所开在大自然里的金中河西分校。而能拥有这所开在大自然里的学校,孩子们真幸福……

声明

▍来源:交汇点新闻、荔枝网、南京教育头条记者采编

▍图: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0)

每晚19:20-19:50

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

学在南京,看南京教育头条

小时候地里种的草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