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

陈家沟,是民间六式太极拳之一的陈式太极拳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

陈家沟也称为陈沟,移居后即以陈卜为第一代。该行政村隶属温县赵堡镇,距县15分钟车程,交通方便。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068亩(其中:田1254亩,地2814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 四大怀药 等作物;拥有林地2036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22.5亩。

位于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城东5公里处的 清风岭 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 山西泽州 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陈家沟也称为陈沟。

陈氏第十六代陈鑫在他写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序中写到:“始祖陈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1)

陈家沟

转周身者教于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

另外,陈氏第十八代陈绩甫在他写的《陈氏太极拳入门总解》一书中说:在陈家沟西十华里处有一座叫清风岭的名山,多匪,常袭击掠夺村庄,管家苦于无法逮捕。早就精通太极拳的陈卜愤然而起,从村中招募数百人,亲率他们攻入贼窟,贼遂被平。从此之后,来学拳者日多,在村中设“武学社”,从而太极拳得到了广泛开展。

对陈卜创太极拳说,考证家们持否定态度的居多。但考证家张唯中在《武坛》发表的《重振国术武艺,发扬中华文化》一文中,引用了河北省高阳县人传授长拳的李从吉先生的谈话。李说:“我虽原籍河北省,但远祖与陈氏一族一样原来都是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村的居民。据先祖们说,那个地方每到旧历正月在庙前举行武术大会,颇为盛大。另外,把祖传长拳的技法和姿势,与陈家沟十三势长拳和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2)

陈家沟风貌(7)

捷要篇》的三十二势的图解等一一对照起来看,连名称都大多相同。因此,可以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宋太祖长拳流传下来的。”

另外,唐豪、顾留馨在《太极拳研究》中也指出:在1936年山西洪洞县出版的《忠义拳图稿本》(樊一魁编)的这本书中,技法和名陈都与陈家沟传下来的拳书相同。

陈家沟有令人敬仰的陈式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有响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大师学拳处。其中,历代宗师纪念馆是为纪念太极拳历代宗师所建。纪念馆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3)

陈王廷铜像

的前面塑建有太极拳鼻祖陈王廷的铜像以及历代太极拳宗师的碑碣,碑碣上刻有历代宗师的简介,这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为纪念太极宗师们的所镌立的。

在陈家沟武术馆,可以一览当代太极拳师的风采。在武术馆大厅的四面墙壁上,可以看到当代太极拳名家以及后起之秀的展板。其中当代太极拳大师、陈氏十九世太极拳传人陈小旺,曾多次夺得全国太极拳、太极推手冠军,以其精湛的武技折服武林。与他相邻的是当代太极拳大师、陈氏十九世传人、全国武术十大名师陈正雷;以及与陈小旺、陈正雷并称为“四大金钢”的王西安、朱天才,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人人身手不凡,传拳授艺于五湖四海,名声远播于世界各地。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4)

陈家沟(5)

杨露禅大师学拳处坐落在青峰岭下,杨露禅常常攀上青峰岭头,藏在树丛中向下面的武学园内猎看传拳情景,并在门前空地上练习,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杨露禅正是在这里拜陈长兴为师,并获得武当张三丰秘传拳谱的。之后,太极拳又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文化遗址

编辑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5)

2004年4—12月,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基本建设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揭露面积4950平方米,清理出龙山文化、两周时期和汉代灰坑480余座,各个时期墓葬55座,龙山时期壕沟2条,东周时期陶窑8座,出土和修复了陶、石、骨、蚌、玉、铜、瓷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00余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有少量石、骨、蚌器和螺蛳壳。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夹蚌褐陶、泥质黑陶、泥质红陶等。纹饰有竖篮纹、划纹、弦纹、方格纹等,素面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器形主要有深腹罐、小罐、斝足、豆、瓮、圈足盘、折腹盆、钵、器盖、器座等。石器有石铲、石斧、石刀等。骨、蚌器主要是刀、镰、镞。西周墓葬共发现5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内填土多为红褐土,在T36M11填土中还发现一具狗骨架。墓葬均为单人一次葬,并且都有木质单棺,葬式为仰身直肢和仰身屈肢,骨架保存较好,只是M32的墓主人缺失右臂。5座墓葬全部都有随葬品,大多放在头部,以鬲、簋、豆、罐等实用器的不同组合为主,同时也发现有生泥坯制成的豆、簋、三足器等冥器,还有少量长条形蚌饰

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详细介绍)(6)

陈家沟(6)

、小铜饰、玉玦残片等。有趣的是,在M11的人骨架上部,特别是胸前发现有大量小螺蛳壳,似为有意摆放。

东周时期遗存最为普遍,分布于整个遗址,出土物也最为丰富,发现的主要遗迹有陶窑、墓葬、马坑、灰坑、居穴等。东周墓葬发现38座,全部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形制一般不大。距坑口深0.3米处发现马2匹,头均朝东又昂首向北,侧卧且脊背向南,四肢伸直,南北并列,而北部的一匹压在另一匹的四肢上。从马匹的摆放及其姿态来看,可以确定是死后摆放的。在坑的西部,马骨架的后面,还有较大的空间,但没有发现任何轮舆的痕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