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李纨的简介(李纨为何能够嫁入贾府)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该书是围绕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开的,这四大家族之间互为通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系极为密切。例如金陵王家的王熙凤,她就嫁给了荣国府的贾琏为妻,贾政的正房王夫人也是来自金陵王家,而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更是王夫人的妹妹。由此可见,四大家族在婚姻上的门第观念是很深的。可是,有一个人她既不是四大家族的成员,祖上也没有分封爵位,却最终得以嫁入贾府,这个人就是贾珠的妻子李纨。

红楼梦中李纨的简介(李纨为何能够嫁入贾府)(1)

那么,李纨她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得以嫁入贾府呢?在《红楼梦》第四回中曾写道: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由此可知,李纨的祖上也是做官的,但与贾家的公爵,史家的侯爵,以及王家的伯爵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难道说,其父亲李守中所担任的国子监祭酒一职才是李纨得以嫁入贾府的真正原因吗?

国子监祭酒的演变

国子监祭酒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国子监和祭酒。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一般称为监生。国子监的名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最早叫太学,起源于西周时期,而国子监的出现则是在一千多年后的隋朝。根据《大戴记》中的记载:“帝入太学,承师问道”,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了教育的雏形。《礼记·王制》中更是将太学的教学地点都罗列了出来: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不过,此时的太学还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育机构,它还兼有王公贵族祭祀之用。因此,它不具备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到了汉代,地方性的教育机构开始涌现,一般称之为黄老之学,但却始终没有一家国有性质的最高学府。因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五帝名大学曰成均”的建议,大兴太学,独尊儒术,招纳各种人才,并设立各类博士百余名,其中就包括五经博士。到汉元帝时期,太学之盛前所未有。在还没有科举制度的情况下,太学所培养出的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朝廷的各个岗位,并且还对儒学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红楼梦中李纨的简介(李纨为何能够嫁入贾府)(2)

太学对国家的意义重大,在往后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曾设立太学博士制度。但到了西晋的晋武帝年间,太学之风中断,转而设立了一个新的教育机构国子学,《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中的记载如下:

“咸宁四年(278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此时的国子学与原来的太学意义相同,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并且,从《晋书》的记载来看,国子祭酒一职也是在同一时期开始设立的,这也是史书上可以查到的关于国子监祭酒一职的最早记载,它作为国子学的最高长官,在教育方面的职责重大。

到了南北朝时期,国子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也被各国得以保留。只不过在名字的叫法上各有不同,比如东晋称之为建康太学,而北齐则称之为国子寺。国子寺等同于国子学,与汉代的太学也无差别。等到隋朝建立后,任沿用国子寺之名,并设有祭酒一职,据《隋书》上记载:

国子寺,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亦置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博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十人,助教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人,学生三百人。

到了开皇十三年,则更名为国子学。隋炀帝时期,曾再次更名为国子监,内设祭酒一名,这便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至明清两朝的国家最高学府,而其最高长官便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李纨之父李守中所担任的职位。

隋朝灭亡后,唐承隋制,亦设有国子学,据《旧唐书》中的记载,一直到贞观年间才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贞观元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分将作为少府监,通将作为三监。该职位不是唐朝首创,但自唐以后,历朝历代均有设立,且都为兼顾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之职位,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才彻底废除,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子监祭酒的任用

国子监祭酒作为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在任用上偏向于德高望重之人。根据三国时期的吴国史学家韦昭所著的《辨释名》记载:"祭酒者,凡宴飨必尊长老,以酒祭先,故曰祭酒。

红楼梦中李纨的简介(李纨为何能够嫁入贾府)(3)

祭酒一词本义是以一年老宾客者举酒祭祀地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开席。所以衍生到后来的国子祭酒一职,在人才的任用上也多以德高望重者为主。《唐六典》就曾记载:后汉以博士聪明有威重者一人为祭酒。西晋初设国子学时对于国子学博士的要求大抵也是如此:

“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

由此可知,祭酒作为博士中的最高长官,必然要满足以上各类要求,即自身品德行事高尚淳朴,并能通晓各种明典书籍。当然如果曾经担任过散骑常侍、中书侍郎以及太子中庶子等职位的,也可以被任用。但是,必须经过皇帝的亲自面试,面试通过后才可走马上任。

到了唐宋时期,国子监祭酒一职也多以儒学大师或科举出身的饱学之士担任。《宋史》中就曾记载,嘉佑年间的进士科会试第一颜复就担任过国子监祭酒一职:

颜复,字长道,鲁人,颜子四十八世孙也......嘉佑中,诏郡国敦访遗逸,京东以复言。凡试于中书者二十有二人,考官欧阳修奏复第一......兼崇政殿说书,进起居舍人兼侍讲,转起居郎。请择经行之儒,补诸县教官;凡学者考其志业,不由教官荐,不得与贡举、升太学。拜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酒。

而其父颜太初是个儒学大师,凭此也曾在国子监任职:父太初,以名儒为国子监直讲,出为临晋簿。

此外,据《东坡诗话》的记载,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也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

欧阳修先生掌国子监,深爱其才。常言:“此二人得志,老夫当让一筹。”

文中提到的掌国子监其实就是国子监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国子监祭酒。到了明嘉靖年间,据《明史》记载,后来成为内阁首辅,在朝野呼风唤雨的高拱也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一职: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拜太常卿,掌国子监祭酒事。

而与他一同在国子监任职的还有张居正:始拱为祭酒,居正为司业,相友善,拱亟称居正才。

由此可见,国子监祭酒一职的任用在早期主要是唯才是举,甚至皇帝亲自面试。到了唐宋,科举制度的出现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公平的环境,进士及第之人执掌国子监也成了常事。而明代除了以上这些外,上级领导的举荐也成了担任国子监祭酒的一种重要方式。

国子监祭酒的职能

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

国子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国子监祭酒、司业之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有六学焉:一曰国子,二曰太学,三曰四门,四曰律学,五曰书学,六曰算学。

如此看来,国子监祭酒一职负有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所谓的训导之政令其实就是日常教学的行政管理,具体的教学内容则是以儒家学说为主,门下设有六门学说,包括自西汉以来的太学,国子学等。

此外,国子监祭酒还担任古人祭祀的总领之职,同样是来自《唐六典》的记载:

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孔宣父,以先师颜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贤从祀焉。祭以太牢,乐用登歌、轩县、六佾之舞。若与大祭祀相遇,则改用中丁。祭酒为初献,司业为亚献,博士为终献。

意思就是说,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国子监祭酒都要带领全体人员组织祭祀孔子的大典,古人的祭酒仪式主要以三献为主,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初献,亚献和终献。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子监祭酒所担任的初献是第一个进行祭祀礼的人,这对于十分注重尊卑礼仪的古人而言,地位十分崇高。此外,若是碰上皇太子参与祭祀,则国子监祭酒往后推一位,是为亚献:若皇太子释奠则赞相礼仪,祭酒为之亚献。

红楼梦中李纨的简介(李纨为何能够嫁入贾府)(4)

并且,如果皇帝要来国子监视察,以及皇太子要来学习,国子监祭酒则要“执经讲义焉”,内容与日常所教学的六经内容并无差异。到了每年的岁末还要对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进行考核,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进行排名,用《唐六典》中的描述就是:每岁终,考其学官训导功业之多少;而为之殿最。

到了明清两朝,国子监祭酒的职能基本沿袭唐宋,《明史》对此的记载如下:

祭酒、司业,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凡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国生、幼勋臣及勋戚大臣子弟之入监者,奉监规而训课之,造以明体达用之学,以孝弟、礼义、忠信、廉耻为之本,以六经、诸史为之业,务各期以敦伦善行,敬业乐群,以修举古乐正、成均之师道。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谪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仿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每岁仲春秋上丁,遣大臣祀先师,则总其礼仪。车驾幸学,则执经坐讲。新进士释褐,则坐而受拜。监丞掌绳愆厅之事,以参领监务,坚明其约束,诸师生有过及廪膳不洁,并纠惩之,而书之于集愆册。博士掌分经讲授,而时其考课。

大体上就是执掌教育行政管理之权,对国子监的各类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每年的岁末都要对学生这一年来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上奏给翰林院。同样的在春秋两季要组织大型祭祀活动,过程与唐宋大抵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国子监祭酒的品阶一直都很高,唐代初设为从三品,到了明朝虽下降一品,但仍高居从四品。由此也可以看出,它的地位从设立之初到历经千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

结语

本文通过对李纨之父李守中担任的国子监祭酒一职的演变,任用以及职能三个方面的探究后,发现该职位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其长官国子监祭酒必然是地位崇高,且受人尊敬的饱学之士,作为李守中的女儿,李纨的才学和见识当然也不同常人。并且从国子监走出去的朝廷官员不计其数,算起来也都是国子监祭酒的门生。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的贾家,祖上是武官出身。因此,他们才急需摆脱这个困境,而李守中之女李纨无论出身还是才识都与贾家的需求十分匹配。


参考资料:

《红楼梦》,《大戴记》,《礼记》,《汉书》,《旧唐书》,《辨释名》,《唐六典》,《东坡诗话》,《宋史》,《明史》,百度百科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