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人上人先吃苦中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糕点手艺情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文|杜德春

要想人上人先吃苦中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1)

要想人上人先吃苦中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2)

要想人上人先吃苦中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3)

在糕饼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所以在过去,学点心手艺一般是“三年零一节”出师,所谓“三年零一节”就是满三年之后,再逢到一个年节日,这手艺就算学成了。

其实,学徒工的职责说白了就是把所有脏活累活,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干完干好。所以,学徒工首先要能吃苦,不能吃苦的学徒工根本坚持不了三年!

但是作为一个好的学徒工,光会吃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穷人的孩子某本都能吃苦,但是为什么三年之后有人会升迁,有人就被一个“摆鱼头”回家了呢?

拜师学艺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授技艺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师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从徒弟角度看,掌握一种专业技能无疑就意味着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即民间所言“一技在手,走遍天下”。这一点对于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说尤其如此。所以,徒弟对师父往往十分恭敬温顺。并心怀感激之情。

在生活中,徒弟不仅要刻苦钻研所学技艺,而且要尽心尽力侍奉师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先生有命。弟子乃食”,“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这些规则就是师徒关系的真实写照。

平时,徒弟也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任情任性,冒犯了师父尊严,比如,徒弟进了师父的家门后要垂手站立。不能随意落 座;师父令其坐下时,不能背对着师父坐;告辞出门时应倒退着走等等,这些礼仪规范无不表现了徒弟在师父面前的谦恭温顺。

从师父角度看,收徒弟可以得到拜师礼,可获得廉价劳动力,技艺又可发扬光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也愿意收徒授艺。 但从另一方面说,旧中国经济不发达,原料、市场、客户都很有限,招收徒弟又意味着培养了潜在的对手,甚至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计, 即民间所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同行三分仇”。所以,师父对徒弟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他们在意志力、人品、能力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徒弟,很多时候甚至于百般挑剔,使徒弟过着如履薄冰一般的生活。

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封建宗法观念,使弟子对自己终生感恩,不敢做出欺师灭祖之事。

因此,糕饼界中常常有“想要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的说法,在工匠界,也如此。但由于手工业的特殊性,二者之间又存在了很多不同之处。

就一般的技艺如糕饼、厨师之类的传授而言,师徒也好,家族也好传承都是一种常态。那些祖传绝技即使招徒弟也极少轻易传授。

多方探寻其秘密,都没中的熟皮配料是关键技术,由师傅掌握,配料时在小房内操作,有时还把窗帘拉住,不让徒弟看见。徒弟只能在日常帮师傅做活时用心观察,对关键技艺还不能随便打问,全靠心领神会,行话叫“偷师”。

师傅授徒时往往不肯毫无保留地传授,总要留一手绝活,到自己晚年甚至临终前才单传给最可靠的弟子,以防过早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更增加了失传的危险。

所以在收徒时候,师父一定要检验这个徒弟是否德艺双馨;是否吃苦耐劳;是否心性初心。

杜德春

杜德春焙烤工艺工程师

杜德春焙烤配方博士

杜德春焙烤技术工程师

杜德春食品防腐工程师

杜德春发酵面团博士

杜德春月饼配方工艺工程师

杜德春馒头面包蛋糕工程师

杜德春麻花油条博士

杜德春披萨面条博士

杜德春美食营养工程师

传统糕饼工艺传人

传统糕点非遗工匠

京粤苏派糕饼工艺工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