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鱼的悲壮之旅(大马哈拼命洄游)

大马哈鱼是众多洄游鱼类的其中一种,可是她们却与众不同,可谓是鱼中另类。

大马哈鱼洄游习性就如我们漂泊在外之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怀那样执着。

大马哈鱼出生在黑龙江,幼鱼长到4~5公分时就要离开黑龙江,顺流而下去海洋觅食,就像人一样,为了生计远走他乡。

马哈鱼的悲壮之旅(大马哈拼命洄游)(1)

每年的秋季,大马哈鱼从北太平洋(也就是他们成长的地方)出发,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出黑龙江的入海口逆流而上。

由于淡水和海水的差异,大马哈鱼出发前体内需要储存大量的能量和海水,一路不吃不喝,每天要游走40多公里,全程要完成三千公里的海路和二千公里河道的艰难里程,才能回到家乡——黑龙江的同江一带的三江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九月初,在三江口和扶远县八岔赫哲族自治乡,赫哲族同胞都要跳起萨满舞,载歌载舞庆祝“大马哈洄游节”。在庆祝之余,他们也何尝不知道大马哈鱼的一路心酸!

马哈鱼的悲壮之旅(大马哈拼命洄游)(2)

大马哈鱼洄游的路程布满艰难险阻,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

遇到逆流险滩,会撞的伤痕累累;遇到飞流瀑布,大马哈鱼还要学鲤鱼跳龙门。这时犹如闯鬼门关,棕熊在瀑布上面守株待兔。一口一个,吃饱了吃腻了,还要咬死剖腹只吃鱼籽,甚至抛尸。大马哈鱼洄游期间,几乎所有的食肉食腐动物和飞禽类,就连昆虫都坐收渔利。

可见棕熊是大马哈鱼最大的天敌,再加上沿途人类的捕杀,使浩浩荡荡的大马哈鱼群体,回到家乡时只剩下可怜的1/10。

马哈鱼的悲壮之旅(大马哈拼命洄游)(3)

死里逃生的大马哈鱼,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就要忙着产籽受精繁衍后代。

介时的大马哈鱼是最幸福的,也是最悲催的时刻。洄游路上的一路艰难险阻,死里逃生,回到家乡,产完籽已经油尽灯枯,两周以后,长眠于江底。

马哈鱼的悲壮之旅(大马哈拼命洄游)(4)

大马哈鱼回家有两个目的:

1落叶归根。2繁衍后代。千里迢迢,慷慨赴死,为的是那份不舍的情愫。如果像人一样附有灵魂,也会含笑九泉!

正是大马哈鱼的赴死求生精神,才使这个种群生生不息,队伍年年浩浩荡荡,往来于海洋与江河。

大马哈鱼告诉我们:生命的永恒在于顽强与执着。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和牺牲。

大马哈鱼的后代不负先辈的重望,寻着父母的气息,顺流而下,走向海洋。等到性成熟以后,又沿着父母的老路,慷慨赴死还乡。

马哈鱼的悲壮之旅(大马哈拼命洄游)(5)

这正如在外漂泊打拼的我们,每时每刻都盼望着衣锦还乡。可我们不单单为的是落叶归根,还有阖家团圆!

可我们和大马哈鱼截然不同,我们为了生存,而大马哈鱼只求一死。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差别,借鉴的不过是灵性。

我是明月当我头,情感领域创作者。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原生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