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

哈尔滨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滨江,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9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23位。哈尔滨是中国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哈尔滨话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哈尔滨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犹太教和萨满教。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内有圣索菲亚教堂、尼古拉教堂、俄罗斯木屋、哥特式楼宇、中央大街、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萧红故居、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

哈尔滨历史源远流长,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哈尔滨”这个名字就是从满族语“阿勒锦”转化而来,意为名誉、荣誉。19世纪末,俄国人在这里修建中东铁路,当时有30多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在此,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使哈尔滨成了当时东北亚最富盛名的国际商埠,中西方文化经典在这里融汇贯通,世代流传,哈尔滨至今仍保存着很多欧式建筑,仅中央大街这条1400米的长街就伫立着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多种精美建筑。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推荐:中央大街、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圣·索菲亚教堂、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东北虎林园、哈尔滨文庙等。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2)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1928年,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从它诞生不久,就已成为哈尔滨著名的商业一条街。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贸易空前繁荣。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这些商人在此大兴土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3)

中央大街地处哈尔滨的心脏位置,全长1450米,宽21.34米。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总占地面积94.05公顷,约1平方公里,最具特色的就是整条街由方石铺成,街区内共有休闲区17个,停车场18个,欧式古典路灯152盏,草坪绿地14处,约2600平方米,各类雕塑小品5个,喷泉3处。 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中国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中央大街的建筑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4)

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

1906年,约瑟·开斯普建成了远东最豪华的马迭尔旅馆。马迭尔旅馆富丽堂皇,建筑样式为新艺术风格,设计者是俄国建筑师阿·勒·尤金洛夫。马迭尔在俄文是摩登、时髦之意,马迭尔旅馆名副其实。她造型简洁、舒展、自由流畅。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穹顶造型,显现出亲切宜人的魅力,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建筑长度占据了西七至西八道街之间的一个街区。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5)

中央大街120号,松浦洋行

1906年兴建,1909年落成。设计师是著名的АА米亚科夫斯基,原为商人水上俊比左开办的松浦洋行,解放后为外文书店,现为中央大街游客服务中心。砖混结构,地上五层。转角处为主入口,二层上方立一男一女大理石人像柱;三、四层贯通科林斯壁柱,窗上饰以精美的浮雕,壁柱上装点自由螺旋曲线,窗下出挑圆弧形花萼状阳台;顶层为半截阁楼层,孟莎式屋顶开老虎窗,半球型“洋葱头”顶端组成复合式穹顶。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该建筑被2004年建筑部与中国工程科学院评为中国历史最有代表性的100座建筑之一。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6)

中央大街126号(原万国洋行)

建于1922年。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主体后退成进式院落,以腰线划分上下层,底层开落地窗,屋檐上为古典式栏杆,屋顶冠以法式方座穹顶,外墙装饰简洁,线条流畅。现为大台北鞋城、哈肉联食品、俄罗斯精品城等多家店铺所在地。在此建筑物的红色圆顶下,“1922”这几个清晰数字,告知所有游客此建筑建于1922年。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7)

中央大街112号(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

马尔斯西餐馆是犹太人初基尔曼创建于1925年,相续在在哈尔滨市区中央大街、新商业街、松花街、果戈里大街、共有四家门店,其中一家门店在马迭尔宾馆对过(现华梅西餐厅址)马尔斯西餐馆早年主营以俄式快餐为主,后又扩大了店面改为经营俄式正餐。所谓的“茶食店”,其实就是西餐馆。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8)

中央大街2号(原哈尔滨一等邮局)

建成于1914年,原建筑二层,20世纪80年代扩建为三层,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墙体仿块石砌筑以增加稳定感,女儿墙的栏杆用金属制作,具有新艺术运动风格,屋顶冠以红色穹顶突出主入口。1914年民国政府重新划分邮区,按各邮政分局事务繁简划分为一、二、三等邮局。哈尔滨邮政分局改称哈尔滨一等邮局。哈尔滨一等邮局局长先后由挪威人赫士伦和李必多福、法国人饶略担任。1921年哈尔滨一等邮局改称北满邮务管理局,管辖黑龙江、吉林两省全境邮政事务,局址迁至秦家岗长官公署街,邮务长由英国人李齐担任。后曾作为瓦特涅尔药房、道里区牙病防治所,现为新视野眼镜店道里分店。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9)

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意为“上帝的智慧”。在世界上有三座名为圣索菲亚的大教堂,每一座都是教堂建筑艺术的伟大典范,每一座都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第一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于公元335年,位于当时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古罗马时代最杰出建筑的大教堂,头顶世界最大教堂的佳冠达一千多年之久,直到中世纪意大利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建成。第二座伟大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俄罗斯大诺夫哥罗德。大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大堂修建于公元1050年,是俄罗斯现存的最古老的教堂建筑。圣索菲亚教堂是俄罗斯保存最完好和最精美的古代教堂建筑,这座美丽的大教堂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座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冰城,是哈尔滨教堂艺术中的最杰出代表。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0)

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923年,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索菲亚教堂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1)

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2)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带有收分,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非常坚固耐久。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塔高22.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塔身的顶部雕塑着高为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罗斯人参加抗洪场面。纪念塔在周围布局上,以塔后身为中心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而在水池之上的塔基上,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观已经融为一体,现已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3)

斯大林公园

斯大林公园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而建立的。全长1750米,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 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以及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艺术雕塑而驰名海内外。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4)

铁路江上俱乐部建于1912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原名“游艇俱乐部”,隶属中东铁路局。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铁路总工会用8亿元东北币从苏联领事馆手中收归铁路所有,易名“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该建筑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精巧别致的楼台亭阁深受世人瞩目,特别是船体的主建筑,半卧江堤,半伸江面,就像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靠于岸边,这是一处集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休闲俱乐部。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5)

园内的江畔餐厅建于解放前(伪满时期),位于防洪纪念塔西侧、游艇码头附近,是仿造俄罗斯古典木结构建筑建成的。屋脊高低错落、棱角分明、五彩缤纷,外观呈积木形状,迎江通透式的外廊,室内欧洲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20世纪5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曾采用它的造型结构拍摄过电影《徐秋影案件》中的几组镜头,其他影视机构也相继在斯大林公园拍过《黑三角》、《明姑娘》、《夜幕下的哈尔滨》、《教堂街的故事》、《年轮》等电影和电视剧的镜头,可见斯大林公园风景是多么吸引人。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6)

哈尔滨美食

NO.1:红肠

红肠是一种原产于俄罗斯、立陶宛等国,用猪肉、淀粉、大蒜等材料加工制作的香肠。因颜色火红而得名。味道醇厚、鲜美。中东铁路修建后,由沙俄引进中国,成为东北的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满洲里等地特产,以哈尔滨所产红肠最为著名。哈尔滨红肠做法精良,产品光泽起皱,熏烟芳香,味美质干,肥而不腻,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哈尔滨红肠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成为东北特产、黑龙江特产、哈尔滨特产的标志。哈尔滨红肠主要可分为哈尔滨秋林食品红肠、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红肠、哈肉联红肠、哈尔滨商委红肠,哈尔滨农大红肠,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7)

NO.2: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味道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大列巴之名,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秋林大列巴面包。它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伊万·亚阔洛维奇·秋林引进前店后厂的模式生产的,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秋林“大列巴”每天限量生产160个,在哈尔滨经常见到排队购物的就是“里道斯”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大列巴”的包装以前是白屉布的口袋,现在是无纺布上印着俄罗斯风情的花纹图案。大列巴面包经过三次发酵工艺生产、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杂烘烤出来的外皮硬且艮,内芯软松。大列巴面包有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乳酸香,大列巴面包的特点就是保鲜时间长。在哈尔滨没有哪种食品像秋林的“大列巴”一样名扬中外,也没有哪种食品像“大列巴”一样能够历经百年仍旧满城飘香。“大列巴”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来讲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8)

NO.3:啤酒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00年,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产的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风行于中国各地。哈尔滨是一座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尤其是在城市的形成和早期的开发建设中,到处存在着俄罗斯等西方移民的影子,据1913年的人口统计,在68549人的总人口中,俄罗斯人34313名,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中国人23537名,犹太人5032名,波兰人2556名,日本人696名,德国人564名,人口构成如同当初的美国充满浓郁的移民气息,并在东方世界里存在着明显的种族结构西方化的特征,啤酒、香肠、面包等西方的特色饮食也成为了这个城市基本的生活所需。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19)

NO.4:烤冷面

烤冷面,是一道黑龙江常见的地方特色小吃。油炸烤冷面制作方法简单,可以用鸡蛋,香肠等辅助材料,主要由酱料作为调味剂。 烤冷面的成本低,味道极棒。所用冷面早期为普通冷面,后期使用特制冷面,柔软,可直接食用。烤冷面的魅力不仅在于好吃,更在于好看。摊主们翻滚的那个架势,简直有种艺术的美感。一排冷面整齐划一的摊在铁板上,一只手拿着铲子,另一只手抓起鸡蛋来,一磕一掰,满眼黄白错落、交相辉映间,冷面已经冒起了热气。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20)

NO.5:大拉皮

大拉皮是东北年夜饭必备的食物,这道菜采用先炒后拌的烹制手法。 先炒出肉丝洋葱的香气,再把这香气拌到黄瓜拉皮的清爽中,最后料汁中加入了芥末油,吃一口,回味无穷。

哈尔滨为啥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哈尔滨是东方莫斯科)(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