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修改决定。这是种子法自2000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改。在种业振兴开局之年,此次《种子法》修改的背景和重点内容有哪些?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1)

截图

为促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表示,修改《种子法》是新形势下立足我国发展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需求,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做到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2)

发芽了

一是党中央有明确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修改《种子法》列为重点任务,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突出问题要重拳出击,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二是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有紧迫需要。2015年修订的《种子法》,将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从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层次,为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促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国种业原始创新动力不足,审定品种多但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亟须对种子法进行修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用制度导向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三是国际上有可借鉴做法。目前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78个成员中,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巴西等69个成员已经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扩大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做法,为我国《种子法》修改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重点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法律的健全完善,《种子法》修改工作广受社会关注。那么,此番《种子法》修改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3)

测量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介绍,此次修法重点是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修改后的《种子法》第二十八条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将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将保护环节由生产、繁殖、销售扩展到生产、繁殖和为繁殖而进行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以及为实施上述行为的储存。

第二,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种子法》第二十八条、第九十条提出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定义,规定了实质性派生品种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

第三,完善侵权处罚赔偿和行政处罚制度。为提高对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威慑力,将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倍数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将法定赔偿额的上限由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行为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4)

漂亮的植物

此外,为进一步鼓励育种创新,《种子法》第一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提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重点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重要经济作物育种攻关,保障育种科研设施用地合理需求等。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种子法》第十一条、第三十一条进一步简化了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以及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审批手续。为加强种子检验检疫,第七十六条对种子生产特别是果树种苗生产检验、检疫的管理明确了法律责任。

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记者了解到,《种子法》修改的一大重要制度突破就是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简单地说,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就是对原始品种进行简单修饰后育成的衍生品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菊丹介绍,199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针对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他人授权品种的情况,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目的是建立原始品种权人与派生品种权人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育种原始创新,减少模仿修饰。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5)

科研人员

李菊丹认为,实施该制度意义重大,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一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根基的制度安排。当前,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迫切需要从战略上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做出制度性安排,用法律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动力机制。当前我国种业科技取得很大进步,但种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种业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业界强烈呼吁建立EDV制度,大幅提高保护水平,有效激发原始创新活力。

三是严厉打击侵权套牌等违法行为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种业侵权纠纷案件占比明显增多,业界对假冒套牌、仿冒仿制等现象反映强烈。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涉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从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权纠纷案件占比超过80%,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保护手段,加大警示、震慑和惩治力度。

四是实施EDV制度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2015年《种子法》修订实施以来,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研制了一批植物品种分子鉴定新技术,技术支撑条件已经具备。

李菊丹建议,要结合种业发展实际,按照“积极稳妥、有利有序”的原则,分类别、分作物、分步实施,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模式及实现途径。

品种权保护范围延伸到收获材料

记者注意到,本次修法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怎么看?在实际中将如何操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认为,品种权保护范围是指品种权人行使权利的对象,包括繁殖材料、收获材料,不包括直接制成品。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6)

检查

据介绍,在实践中,繁殖材料、收获材料和直接制成品的范围界定因植物种类和用途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杂交植物的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界限比较明确,收获材料一般不能再作为生产用繁殖材料使用。例如,对杂交水稻品种来说,杂交种子是繁殖材料,生产出的稻谷是收获材料,加工后的大米或草帘等是直接制成品。而对于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的植物来说,繁殖材料和收获材料界限比较模糊,大多数情况下,收获材料可以用作生产性繁殖材料。例如园艺作物品种,一般来说种苗或枝条是繁殖材料,果实是收获材料,鲜榨果汁是直接制成品。

《种子法》将品种保护范围扩大到收获材料,一是防止实际中利用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之间存在的边界模糊,比如将收获的常规小麦作为种子销售的情况;二是给品种权人行使权利和收集证据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在繁殖材料销售或使用阶段,品种权人没有发现侵权或者没有机会行使权利的情况下,在收获材料销售或仓储等环节还可以收集证据和主张权利。

“这种制度安排能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品种权维权举证难的问题,并没有为种子使用者设定较重的注意义务。相反,通过压实种子使用者的监督责任可以促使其关注种子来源的可靠性,从源头保证种子质量和维护自身利益。”宋敏表示,在具体实施中,如果遇到品种权人对收获材料主张权利,种子使用者可以通过合法来源抗辩,适时转移举证责任,最终将侵权责任追溯到生产侵权繁殖材料的主体。这样可以形成品种权人与种子使用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提高法律实施效率。

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

我国是农业用种大国,农民还是用种主体。综合考虑各方情况,修改后的《种子法》保留了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权利。

对此,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理事会副主席、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总农艺师崔野韩认为,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有利于保护小农户权益。我国农民有自留种的习惯,对于保存、改良和提供粮食等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历史贡献。虽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对小规模农户而言,保留其自留种权利可以减少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生活。从实践看,无论是常规种还是杂交种,农民自留种都会造成产量、抗性等方面下降,因此这种现象越来越少。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7)

收获

第二,司法解释对大规模经营主体有明确界定。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法释〔2021〕14号)第十二条规定,“农民在其家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约定的土地范围内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构成侵权”。对于新型农民承包大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不属于享有自繁自用权利的农民范围,防止了滥用“农民特权”实施侵权行为。

第三,保留农民自留种权利是国际惯例。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公约1991年文本将农民自留种明确为非强制性规定,由各成员决定是否保留。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多数国家在实践中都保留了这一农民权利。

此外,种子法第三十七条对农民个人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自繁自用的常规剩余种子的行为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只是规定不需要办证,但不得侵犯他人的品种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附录:

《张捷果然翻车了,他关于转基因的文章:全部错误,惨不忍睹》

节选:

司马南就是坚定地支持转基因的。环球网曾经刊登过司马南的文章,指出“转基因安全与否要听科学家的”。在文章中,司马南说了几段话:

“转基因产品究竟安全与否?能回答这一问题的是科学家而非他人。转基因安全性评估涉高科技,具专业性,赖制度机制。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专门精深的研究,怕说不到点儿上。虽有发言权,但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判定科学证据的法则有某种独特性。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票决法则、金主法则、丛林法则等,均不适用于判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冷峻的科学只讲证据不讲其他,近代被认为较为合乎情理的“数人头的多数人标准”、“大人物的权威标准”、“诉诸情感的道德标准”等,在科学证据面前同样一文不值。

无疑,公众知情权应得到满足,对主管部门的批评监督也是正当的,但建立在谣言之上的恐慌激愤之词远离知情权的本质诉求,将科学家、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构概斥为国外资本帮凶,没有证据支持,也只能姑妄听之。

不容忽视的是,公众中基本具备科学素养者比重较低,而科教兴国系既定国策,绝不可改弦更张,向公众讲清楚转基因科学的道理,清理妖魔化转基因的“反智反秩”行为,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政府责任。”

全国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保留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权利)(8)

司马南的文章

请注意这一句:“票决法则、金主法则、丛林法则等,均不适用于判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也就是说,科学只讲证据,而不是像张捷想象中“因为金主给了钱,所以科学界都说好”。什么才是科学证据?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见《从赵忠祥、钟南山,想到转基因的证据》、《解惑!什么才是转基因有害的确凿证据!》二文。

《我为什么批评张捷?诋毁科学界“都为利益”是人生重大失误》

节选:

普通人是不懂科学知识的,他们是容易迷信的。他们平时是不关注科学动态,而是更关注娱乐八卦的。一个大号是可以左右很多一部分人的思想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本就是少数。在这个时候,如果自媒体大号信口开河,就会给民众带来误导。

我不管你张捷是不是反对转基因,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是错误也好,那都是你的个人自由。比如,你可以提出,这个东西要吃500年,那个东西应该实验2000代——OK,都没有问题。或者你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也是有立场的”,也可以。你张捷有权质疑。即使你的质疑是幼稚的,但世界哪有一开始就什么都懂的人呢?但问题在于,你劈口来一句:“对于转基因在搞相关研究的人员实际上都是有利益相关链的,这些人都指望着通过转基因的研究,如当今网络一样的一夜暴富”,这个就不正确了。

谁提出理论,谁自己证明。

非同寻常的说法,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

你说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利益链,暗示科学家们全部为了利益可以什么都干,你作为当过律师的人,你的证明在哪里?

如果现在上了法庭,法官问你:

张捷,本法官问你,哪些科学家是在利益链上的,姓甚名谁,是什么样的利益链,请你出示具体材料。

请问,你可以拿出什么东西?

你作为一个大号,嘴皮子随便一碰,可能科普工作者们用了无数心血,辛劳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辛劳,就被你摧毁殆尽。

《关于转基因,国家应该在制度上保障民众选择权》

节选:

关于选择权,我认为应该认为三个方面:

A,国家有权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我认为,这是可以的。国家确实有这个权利。它们可以禁止种植。我支持。不过,能不能食用转基因食品,这个应该由消费者自己来决定,这个就是民众的选择权。

据我的调查,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禁止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包括欧洲和非洲所有的国家。它们最多是禁止转基因种植。

注意,我还认为,国家可以规定进口转基因食品,不得超过一定数量。这样,有两个好处:

(1),避免外国公司垄断国内市场。

(2),进口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个需求就是国内企业的饭碗,就可以促进国产企业的崛起。

【我,怀疑探索者,以及千千万万个支持转基因者,我们挺转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多进口,还是为了鼓励国产,打造民族品牌。爱国者,莫过于科学爱好者。只有国产的起来了,才能让民众真正的放心。国产企业强大了,还能向外国大量的出口,为中国人赚那外汇。】

B,消费者有权不使用转基因产品。

我完全认可这个权利。我不但心里完全认可,而且认为应该赋予行动。我的建议是——【立法】。

别急,听我慢慢分析。

消费者不使用转基因产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1),消费者不想食用转基因食品。

这个很好解决,强制性标注即可。我调查了,我国2002年已经做了强制标注,在法律层面已经没有问题。

(2),种子站有权不完全出售转基因种子。

我是特意想到了种子站。这是保障选择权的很重要的环节。为了保障民众的选择权,我是煞费苦心。本来,种子站卖什么,应该完全是市场行为,不过,我是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责任心的人,我认为需要通过法规,规定种子站必须出售一定比例的传统种子。

比如,种子站现在有1000个品种,现在规定必须保留300个传统种子。这样,就可以保障农民的购买选择权。

那么,是不是已经完了呢?别急!为了保障让民众获得更大的权益,我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我又这样想:

转基因种子的质量比传统种子强,转基因种子种出来的作物高产,作物维护也更方便,农民又不傻,他们肯定会选择转基因种子。久而久之,传统种子就会【无人问津】。

这个怎么办?为了保障民众的选择权,我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往下面看。

(3),农民有权不完全种植转基因作物。

比如,陈二愣说,我就不想种植转基因作物,我就高兴种植普通作物。OK!我支持,我完全支持!我就认可陈二愣有这个选择权!怎么弄?还是两个字:立法。

我的设想是,规定农田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比如,陈二愣家有1000亩田地,现在规定其中的300亩必须种植普通作物,其他700亩才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

大家想,假设强行规定这300亩必须种植普通作物,那么就肯定需要购买普通种子,这是【刚需】。这样,上面的问题就解决了,给种子站解决了大难题。因为,农民为了把这300亩田都种上,必须到种子站购买普通种子。种子站的普通种子就【有了生意】,不至于被更优质的转基因种子淘汰。

那么,为什么必须规定30%的比例呢?为什么不是40%,50%,或者更高的比例呢?这是因为,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技术,确实对国家有利,增产,固氮,保护自然环境。我们要是给转基因种植的比例过小,会损害国家利益。这样,既让国家,农民,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又保障了民众的选择权。

注意,保留70%,不是为了全留给转基因,而是给其他新技术预留位置。转基因虽然是目前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但是科学在不断发展,也许未来会出现比转基因更安全,更健康,更环保的新技术,全面超过转基因技术。我们暂且称之为“X技术作物”,“W技术作物”,“Z技术作物”。也就是说,70%=转基因技术 X技术作物 W技术作物 Z技术作物 ……

国家应该鼓励技术创新,给新技术保留70%,并不算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