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

自从2021年年底文代会再次强调文艺界“反三俗”之后,相声行业的“三俗”之风似乎已经销声匿迹。

当然,这中间也有疫情影响正常演出的原因,但从实际效果上看,相声行业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相声需要进步,三俗必然摒弃。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1)

与此同时,网络上依然有不少人对“三俗”相声的消亡表示惋惜和不满,有些人甚至认为三俗才是相声的根本,离开三俗的相声就失去了灵魂,公然为三俗相声招魂扬幡。

这种说法等于犯了两个方向性的认知错误,一个是纵向的,对相声历史的认知错误。另一个是横向的,是对文艺作品发展原则的认知错误。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2)

纵观相声历史,从相声行业诞生开始,三俗相声从来都不是相声行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文明相声才是相声从业者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旧社会相声艺人们追求文明相声的主要原因也并不是出于什么“高风亮节”,那时候的相声艺人想赚大钱想成名的话,就必须往茶社—戏院—广播—堂会这些地方发展,这些地方恰恰是容不下三俗相声的。

一些人拿撂地三俗相声代表相声历史,实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仅矮化了相声行业的形象,更无视了相声行业进化的成就。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3)

到了新社会,相声行业走向全国得到巨大发展主要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五十年代相声突破传统几大曲艺重镇的范围开始走向全国,连西北、西南等地都有了相声团体, 这是一次以点带面的行业扩展。

八十年代由于广播、磁带和电视机的普及作用,相声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很多相声演员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让相声行业真正成为全民娱乐项目,这是一次行业的深化发展。

在这两个时间段里,三俗相声几乎是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和生存土壤的,一是社会环境不允许,二是相声行业也没有这个风气。

之所以三俗相声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个别相声演员和个别相声团体的走红而死灰复燃,一是因为一些相声演员为了满足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二是因为三俗相声创作简单见效快,个别相声演员和团体由于创作和表演水平低下只能依靠三俗相声哗众取宠。

因此,从相声历史的纵向看,三俗相声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一个小波澜掀不起什么大浪,当这种不正常的东西引起关注和抵制后,很快也就自行消散了。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4)

某位非常擅长三俗相声的演员经常在台上给粉丝洗脑:电影里的你们知道是假的,怎么到相声里就成真的了。

这种偷换概念的理论被很多思维简单的网友奉为真理,主要用途是为三俗相声开脱,这个说法实则是大大的谬误。

如果将相声行业横向和电影行业对比,你就会发现真相。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5)

电影如果按类型分可以分为很多种,武侠片、文艺片、喜剧片、剧情片等等。

拿相声和电影对比,相声同样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像《大保镖》相当于武侠片,《对春联》可以相当于文艺片。

由于相声的表演形式主要以让观众发笑为主,那么相声更多对应的则是喜剧片,像《纠纷》、《多层饭店》都曾改编成相声TV,说白了就跟微电影一样。

《夜行记》相当于《人在囧途》,《着急》相当于《没事偷着乐》,《虎口遐想》则相当于各种无厘头电影。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6)

那么,三俗相声相当于电影行业的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不好意思,很多三俗相声相当于电影里的三级片,还有些三俗相声由于内容太过于露骨,甚至可以和“毛A”类电影相比。

问题来了,电影院里可以放三级片甚至“毛A”片吗?

当然不可以,电影院属于大众娱乐,对购票人群不限制,所以那些内容不健康的三级片和“毛A”类影片当然不能进入电影院上映,这些电影要是进了影院,恐怕就涉嫌违规甚至违法了。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7)

相声同样也属于大众娱乐项目,对消费人群并不进行限制,所以那些内容不健康的三俗相声当然也不能公然演出,如果在现场演出时出现违规内容,则必然要被查处,国内某走红相声团体在苏州的商演就曾因三俗内容过线导致文化执法部门介入叫停。

有些人也许会抬杠,国外对电影分级,有些三级片是可以进电影院公映的,有些国家甚至连“毛A”片都可以付费点播甚至合法购买光盘。

国情不同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电影还没有分级,不符合规定的电影当然不能进入院线公映,传播“毛A”类影片则是违法行为。

退一万步讲,就算电影和相声都可以分级了,那三俗相声也划入“十八禁”范围?有些“毛A”内容的相声还要偷偷付费点播?某些知名相声演员的作品只能在这种地方出现?这种做法到底是救了相声行业还是毁了相声行业呢?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8)

也许还会有人抬杠,社会对低俗的电影和相声有现实需求,比如早年那些地下录像厅,上半夜放三级片,下半夜放“毛A”片,还有那些天桥底下卖光盘的,全是赤裸裸带色儿的光盘。

真要如此较真的话,如果某些相声演员的作品要到地下小剧场才能演,他们的段子要刻成光盘偷偷卖,那他们也就相当于退出了相声行业,就像地下录像厅和黄色光盘不能代表电影行业一样。

相声界文化与实践结合(相声行业没有三俗)(9)

如果某些相声演员还要继续创作和表演三俗相声,未来也许真的只有偷偷刻盘或者秘密开设非法地下小剧场这条路了。

如果某些观众依然非三俗相声不听,未来也许只能去看看天桥底下是否有三俗相声光盘卖或者看看地下相声小剧场是否存在。

“电影里都知道是假的,相声里就是真的”,这句话逻辑不通,同样作为文化和商业的结合产品,电影院里不能放三级片,相声行业同样也不能让三俗相声公然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