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养生之道(说说养生形劳而不倦)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岐伯回答黄帝的问题时,有这样几句话:“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说说养生之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说养生之道(说说养生形劳而不倦)

说说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岐伯回答黄帝的问题时,有这样几句话:“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这些话,真的是字字珠玑。现就我对“形劳而不倦”的理解简单交流一下。

形:指的是身体。

劳:就是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不倦:不疲倦。既含有不劳累的意思,也有不闲、不慵懒的意思。

阳为人的生命之本。没有太阳,人类不会生存。人没有阳气,生命直接面对死亡。养阳就是养生。所以,这里的“劳”,需要与天时相适应,即“顺从”。太阳出来了,阳气升腾,我们也要跟着劳动、做事。太阳下山了,阳气收敛,就要收拾身体,开始休息,不能“劳”了。人们说“生命在于运动”。或者比较通俗易懂的“管得住嘴,迈得开腿”,这里面都有对身体“劳”的基本要求,只是没有说明白什么时候劳,如何劳。

但是,现在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个道理,导致很多错误的行为,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埋下了若干病根。早上懒床,把本该长阳气的大好时光浪费了。太阳下山了,需要洗洗休息的时候,却去夜跑了,甚至跑出浑身大汗,阳气随着汗水消耗了。该睡觉的时候不睡,继续“劳”,举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越看越兴奋,根本感觉不到“倦”,自我感觉精神得很。

还有一种“倦”,就是闲得没有事做,浑身不舒服。像懒言少气,就是"劳"的不够。过犹不及,过度劳与不劳,是一个结果。中庸之道,就是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不累不闲,恰到好处。

让身体“劳而不倦”不仅仅是形体上的“不倦”,它还包括精神上的“不倦”。养生并不是简单的养身体,在更高的层次上,是需要养心、养神的。心神的“不倦”才是“形劳”的最高追求。试想,一个人一边劳作,一边在心里生气,心神必然俱“倦”。大德先贤们追求的心的“愉悦”,其实就是“不倦”的最高境界。告诉我们,时时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

《论语》中,子路问老师孔子的为政之道。孔子说:先之劳之。子路再问,孔子说:无倦。针对当前社会过多出现的过劳死,孔子说的“无倦”,首先让子路不要“有倦",劳逸结合。因为子路性格鲁愚、直率,怕子路"先之劳之”过度。其次,不让老百姓感觉到“倦",即不劳民伤财。另外,孔子的"无倦"还包括精神上“不松懈、厌倦”的意思,在心里、精神上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

总的理解“形劳而不倦”,就是按规律劳作,不累又不闲,让身体没有疲倦的感觉,活力满满,并且精神上一直保持愉悦,朝气满满。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声明原创。

2020年9月24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