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通用的表现手法是(雨巷表现手法三题)

雨巷通用的表现手法是(雨巷表现手法三题)(1)

《雨巷》,既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并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此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雨巷》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三个鲜明的特色。

雨巷通用的表现手法是(雨巷表现手法三题)(2)

(一)象征、暗示的手法

戴望舒的《雨巷》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理论影响,但同时又受中国传统诗论的影响,虽用象征手法,实际上更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与外部自然的暗合,即把个人情感外化于自然。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象征。这理想是美好的,可又是难以实现的。诗人也曾希望过、追求过。“姑娘”也确实走近过他,而最终不免像“梦一拌地飘过了”,这又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幻灭。也就是说“雨巷”中的“姑娘”是虚幻的,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雨巷”中,“姑娘”是那样的朦胧而不确定,但似乎又确实存在过,因而引起读者深深的惆怅。诗人的情感在诗中不是通过直白的方式袒露出来,而是靠象征、暗示的方法,使读者通过象征体的暗示,去体味诗人的感情,感受诗人的心灵而产生共鸣。

雨巷通用的表现手法是(雨巷表现手法三题)(3)

(二)意象营造的民族化

法国象征派诗人常把毫无关系的几种意象拽拉在一起,以造成一种突兀、新奇的艺术效果。这样,就往往使所营造的意象带有诗人的隐秘性质,且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戴望舒在营造意象时却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丁香”这一意象的选择上。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常被当作“愁心”,确是十分常见的。在《雨巷》中,戴望舒直接取“丁香”表示“愁心”。但是,《雨巷》里“丁香”这一意象又不仅仅只局限于表现“愁”,而是有着新的内容和新的意境。在《雨巷》中,诗人塑造了一个美的愁苦的“姑娘”的形象,“丁香”便由单纯的“愁心”象征,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它且包含着诗人及其生活处境相似的青年在大革命前曾经追求过的美好理想,以及这理想破灭之后的痛苦。诗人是借古典题材的意象,来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因而在读者中能觅到大量的知音。

雨巷通用的表现手法是(雨巷表现手法三题)(4)

(三)诗作语言的音乐性

语言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具体表现有二:

1.语句重叠复沓。节与节之间,同一节之间语句的重复出现,更迭复现,造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采用的手法。如,第一节与第七节基本相同;“一样地(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就很像音乐中乐句的重复出现,对全诗的感情起重复强调的作用。

2.韵律、节奏整齐而错综。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二至三个“顿”。且多次出现了在原来并没有停顿的地方分行的情况,如第一节中的一、二、四、五行。这在节奏上加强了诗的缠绵、哀婉的韵味,在听觉上显示了富有特色的音乐美。这一点,既有学西方诗的一面,也有师承中国诗整齐划一的一面。全诗一韵到底,韵脚在诗中反复出现,且大体上相隔不远,不是在一个机械的位置上予以单调的重复。如:“雨巷”、“姑娘”、“丁香”、“芬芳”、“惆怅”、“眼光”、“一样”等,给人以流畅的韵律,惆怅的感情的感染。

总之,《雨巷》在音乐与惆怅凄苦意境的结合上加强了诗的气氛和感染力,而被叶圣陶先生盛赞——为“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通用的表现手法是(雨巷表现手法三题)(5)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