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

《西游记》中的鹿精,只出现过两次。一是车迟国的“鹿力大仙”。二是比丘国的“国丈”。他们的身份都是道士,各自在各自的国家,待遇都出奇得好。

车迟国“三法师”中戏份最多的是虎力大仙,“鹿力”“羊力”都是他的助手。当“虎力”的头被孙悟空毫毛变的狗叼走,最终死掉并现了原形之后,剩下的“鹿力”和“羊力”就没什么大作为了。在孙悟空的坚持下,“鹿力”和他比掏心术,结果内脏被恶鹰(也是孙悟空的毫毛变的)叼走,死掉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白毛角鹿。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1)

其实车迟国“三仙”除了虐待和尚,并没做别的坏事;他们役使和尚建造三清观,做法事为国王祈求长生,也算不得大罪过。所有这些,都还在普通人的心理接受范围之内,因了孙悟空三人在“三清观”捣乱,故事还充满喜感——最终,“三仙”误把“猴儿尿”“猪尿”“沙和尚尿”当成“圣水”喝了。比丘国的故事,则是写实派的,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当权者的残忍和百姓的愤怒。

吃人心不嫌酸

比丘国的“国丈”,论本领其实是不如车迟国“三仙”的,他之所以能让国王言听计从,走的是捷径——“美人计”。

唐僧师徒进得城来,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鹅笼,里边关着五到七岁的小孩,到了馆驿一再追问,驿丞只得屏去从人,低声告知:“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2)

国王贪欢不已,得了重病。献女的道士“国丈”又贡献“海外秘方”,但是需要一个特别厉害的药引子——“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这些鹅笼里的小儿,俱是选就的,养在里面。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

这个厉害的“药引”,“唬得个长老骨软筋麻,止不住腮边泪堕;忽失声叫道:‘昏君,昏君!为你贪欢爱美,弄出病来,怎么屈伤这许多小儿性命!苦哉!苦哉!痛杀我也!’” 唐长老向来容易情绪激动,不过这一回是真的很痛心,听到世上有如此荒谬残忍之事,普通人的反应大约就是这样。“怎么这昏君一味胡行!从来也不见吃人心肝,可以延寿。这都是无道之事,教我怎不伤悲!”不过,等他见过了国王,才悟出真个是“闻名不如见面”,真人比传闻又可恶十倍。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3)

比丘国王召见唐长老,最关心的就是长生:“朕闻上古有云:‘僧是佛家弟子’,端的不知为僧可能不死,向佛可能长生?”唐长老于是讲了一番道理给他,总的来说就是劝国王清心寡欲,不要迷信于“采阴补阳”“服饵长寿”。

可惜这一番明心见性之语,却被“国丈”粗暴无礼地驳斥:“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国丈”先是肆意贬低佛家,然后对道家的采药炼丹好一番吹捧,这样一种画风,实在不敢恭维。唐长老谦谦君子,不争口舌之胜,但心中难免窝火,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唐僧离去之后,孙悟空变的小虫偷听到——唐僧自己被“盯上”了。

有人报告说装着小孩的鹅笼都不见了(孙悟空做的法),国王正在着急,“国丈”却说他发现了更好的“药引”:“那东土差去取经的和尚,我观他器宇清净,容颜齐整,乃是个十世修行的真体,——自幼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更强万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汤,服我的仙药,足保万年之寿。”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4)

昏君如何反应呢?——“何不早说?若果如此有效,适才留住,不放他去了。”到了后来,孙悟空变化的“假唐僧”又来见,这位昏君居然“笑”着向“长老”求一味药引——“特求长老的心肝。”

倒也不算意外,能同意拿一千多个小儿心肝当药引的昏君,会拿一个远来和尚的命当回事吗?

对付这么一个自私到极点的国王,也只有孙悟空想得出这样的主意——你不是要吃小孩的心、唐僧的心吗?我就现场剖出来一串心给你看看:“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这时国王才真的被吓到了,“唬得呆呆挣挣,口不能言,战兢兢的教:‘收了去!收了去!’”孙悟空现了本相:“陛下全无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唯你这国丈是个黑心!”其实,孙悟空还有一句没有说,陛下你,是根本没有心!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5)

“白鹿”与长生

比丘国故事篇幅不算长,情节也相对简单,内涵却是挺丰富的。首先,“国丈”身份的设定很有趣——不是像车迟国“鹿力大仙”那样的“草根”鹿精,而是寿星老儿的坐骑白鹿。

寿星,俗称“肉头老儿”,“福禄寿”三星之一。在讲述唐僧身世的“江流儿”故事中,满堂娇生下陈光蕊的遗腹子,之后梦到“南极星君”对她说,奉观音菩萨法旨,送这个孩子给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玄奘,而“南极星君”就是寿星老儿。在“五庄观”一段中,孙悟空为了寻找“救活”人参果树的秘方,第一个去的就是寿星和福星、禄星一起居住的蓬莱仙岛,三星虽没有秘方,却特意跑了一趟五庄观,求唐僧宽限日期不要念“紧箍咒”,真是一团和气,急人所难。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6)

其实,和寿星有关的元素,都能“链接”到“长寿”。比如他的大脑门儿,和初生婴儿的大脑门儿相似,有人说是返老还童的象征。寿星老的拐杖,也就是被白鹿精偷来的“蟠龙拐杖”,现在一般认为是桃木杖,其作用除了驱邪避鬼之外,也有长生之意。在本故事最后,寿星老儿随意翻出三颗鲜枣给了比丘国王,国王的病瞬间就好了。

寿星老儿的两种伴侣动物,鹤与鹿,也都与“长生长寿”相关联。鹤,俗称“仙鹤”,一般指丹顶鹤,不但长得“仙风道骨”,而且也是一种长寿鸟类,寿命可达七十多岁。

鹿,一般指梅花鹿,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泛。鹿这种动物,寿命一般从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不算长,不过它们是著名的“隐士”动物。它们隐居于山林沼泽人迹罕至之处,而且性格温驯不狂躁,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因此在有些地方会把驯好的鹿当成代步工具。基于这种事实,古人将鹿想象成神仙或者神话人物的坐骑之一,比如姜太公的坐骑是“四不像”麋鹿,而寿星老儿的坐骑梅花鹿,据说能找到著名的长寿“仙草”——灵芝。古书《述异记》说,鹿活到一千岁,通体皆呈苍色,再过五百年变白色,活到两千年时又变为黑色。把“国丈”的原形设计成白鹿(应该是白色的梅花鹿),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比丘国”与《西游记》被禁

在评论车迟国“虎力”等三仙时,我们曾提到《西游记》在明代被列为“禁书”,是因为书中骂道士、骂崇道的皇帝,其实骂得更厉害的是“比丘国”这一段。

皇帝好道,往往与祈求长生有关。而能够迷惑君王的手段,往往是那些剑走偏锋、貌似能够快速修炼的邪门歪道。在“比丘国”故事中,这些隐喻算是占全了。

先说白鹿精本身,既是寿星的坐骑,长寿的象征,而且一般也被认为是国泰民安的吉祥物,而在比丘国故事中,他却迷惑国王取小儿心肝,岂不讽刺?而“国丈”之所以知道那么多修道长生的道理,应该和他是寿星的坐骑很有关系——和神仙待久了,信息比较畅通,知道“婴儿”“姹女”配合可炼成真丹成仙。不过,还是理解歪了,“婴儿”“姹女”一般指水银和朱砂,而不是小儿的心肝!!!

再说说白鹿精的“好搭档”——白面狐狸,也就是“美后”。狐狸精的故事在前面“金角”“银角”段落已经分析得差不多了,这里单说一下“美后”和白鹿精“搭档”的目的。“美后”的表面任务是迷惑国王、消耗其精力,以获得取小儿心肝治病的理由,不过其中也包含着修道本身的手段——“食”与“色”。“食”包括吃仙药及一切据说可以延年益寿的东西,“色”则指“采阴补阳”“房中术”等等。推测起来,“美后”除用美色迷惑国王,也用过类似的手段或者心理暗示吧——既享人间美色,又可获得长生,昏君岂有不乐为的?

最后要说的是,一千多个小儿心肝做修道长生的药引,这事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在吴承恩那个时代,的确发生过类似的真实事件。

西游记白鹿精的来历(西游妖物志白鹿精的隐喻)(7)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西游记》所骂的“崇道皇帝”,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嘉靖皇帝为了修道,做过很多荒唐事,其中有一件就是,从民间选取一千多名十来岁的女孩子入后宫。其目的说起来很恶心:因为嘉靖修道要服用一种丹药“红铅”,是用处女的经血特别是初潮的经血提炼而成,这些女孩子就是制作“红铅”的“原料”。为了“生产”大量的“高品质红铅”,这些女孩子被要求不能正常地吃饭,还要服用排血的药物,被折磨得生不如死。后来,有几个宫女不堪折磨,铤而走险,一天晚上居然闯入嘉靖寝宫,试图勒死皇帝。但是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几个女孩子被处以极刑。吴承恩生活的主要时代,恰是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能通过神魔小说“臧否”时政,是需要勇气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