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地道的养壶方法(养壶篇四)

何为“和尚光”?

明朝天启年间著名学者、江阴人周高起,博学强识。他在专论紫砂壶的著述《阳羡茗壶系》中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若 腻 滓烂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每见好事家藏列,颇多名制,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曰: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安置烟瘴地面矣,岂不舛哉”。

最地道的养壶方法(养壶篇四)(1)

▲金鸡报晓 原矿清水泥

用现代汉语解释这段话,大意是:紫砂壶经过长久使用,洗涤擦拭的次数日渐增多,自然就会散发着黯然沉稳之光,拿在手上可鉴心性。这才是可供在书房里雅赏之物。如果把紫砂壶搞得油腻遍布,斑斑驳驳,油光烁烁,那就叫“和尚光”了,是最低劣的品相。往往看到附庸风雅之主,家中的收藏颇为丰富,虽然名家作品不少,但他们偏好壶上的茶渣和茶垢,张开袖子,小心地抚弄,惟恐拭去那些污垢,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宝爱茶壶的陈旧色。他们不懂得,即便是大美人西施,若是脏兮兮的,就是去充当下人,也是不会被接受的。用沾满了茶垢的茶壶冲泡好茶,那就是把遥远的姑射山的神人,安置在乌烟瘴气的地面,岂不是错误透顶了啊。

周高起这段话,用了《战国策·齐人有冯谖》中的“下陈”之典。原句是“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没人充下陈”。古代统治者宾主相见时,礼品、 傧 从 要 在 堂 下陈列、站立。“下陈”,低等级也。

最地道的养壶方法(养壶篇四)(2)

▲长乐四方 清水泥

不同的茶适合什么样的紫砂壶?

绿茶,为不完全发酵,或晒青,或炒青,或烘青制成。不宜沸水,一般不用紫砂壶闷泡。

白茶,5%发酵制成。一般也不用紫砂壶闷泡。新制普洱生茶、花茶,宜选用300毫升左右、矮身、大口的绿泥类壶,将沸水凉至90℃左右冲泡。陈年普洱茶,则需要沸水冲泡。

黄茶,闷堆发酵渥黄而成 黄叶黄汤。名品如“君山银针”等,芽叶细嫩,显毫。各种泥料的紫砂壶均可,但以口盖宽大型的绿泥壶更好。青茶,半发酵制成。名品如闽北“武夷岩茶”、闽南“铁观音”、广东和台湾的“乌龙”等。宜选用穹盖的小矮壶。各种泥料均可,以红泥类最佳。

红茶80%发酵制成。名品如安徽“祁红”、云南“滇红”、江苏“宜红”等以及印度“阿萨姆”、“大吉岭”和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香味悠长,性甘,汤色红浓。冲泡红茶,宜选用小口、高身的紫泥、红泥类壶,用沸水高温闷。

黑茶,菌发酵制成,原料粗老,叶片暗褐色。名品如湖南“安华”、湖北“佬变”、广西“六堡”、云南“熟普洱”等,汤浓,色深。宜选用口阔、腹扁的紫泥料小壶。

最地道的养壶方法(养壶篇四)(3)

▲扁腹 老紫泥

如何正确“醒茶”?

先注沸水入空壶,称为“温壶”,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过1分钟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入杯以“温杯”。

注茶后加适度热水“醒茶”,到了茶在将壶内已快“醒”到适当时,再将温杯水倒掉。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醒茶”的方法有两种:

1)闷香—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浇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使用朱泥壶要特别注意什么?

最地道的养壶方法(养壶篇四)(4)

▲美人肩 朱泥

1)不可直接使用沸水—朱泥壶含铁量高,烧结后膨胀系数和热裂性都大。久未使用,壶身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不可直接开盖冲入热水,以免“惊裂”。使用前应合盖,先以温水由盖外冲暖壶身,再以热水以同一手法冲浇,然后正常泡茶。

2)特别小心避免磕碰—朱泥壶较精致,大都坯薄、身小、耳细、口秀,轻巧娇嫩,尤其是壶盖边缘、子口底沿、壶口唇边、流口尖端、把根末梢、壶身底脚等小区域,一般都尖或薄。使用中心要心细手轻,置放稳妥,避免磕碰,特别是在清洗过程中不可大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