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悦春但愿人长久)

来源:中山日报栏目:文棚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范悦春但愿人长久)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但愿人长久

早上还不到8点,欧老师就催促儿子阿航出发了,昨天听阿航说“舅舅他们同学约好上午11点到达三溪村私访菜馆”,欧老师的几个中山濠头中学的同班同学又聚会了。

从1965年8月到2020年8月,五十五年的风霜岁月,欧老师从中山市斗门县回中山市石岐镇三角塘村的家,变成从珠海市斗门区回到中山市东区三溪村,同一条村,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回家的路不同了,地名也更改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的欧老师由先生陪着回娘家,坐船坐车加步行,回到娘家就像夜鸟归巢;八九十年代,儿子阿航陪着妈妈坐直达班车三个小时回到外婆家。妈妈退休后,阿航开车载着她奔驰在沿海高速上,一个小时就到老外婆家啦。

欧老师说,以前三角塘村三间瓦房泥屋是家,现在三溪村青砖精致房也是家,那几处三溪河不变,儿时旧事也难忘,不同的是,迎接她回家的弟弟挂在脸上的满足是一年比一年增多。

欧老师和咱们国家的抗疫功臣钟南山院士同年龄。1937年欧老师出生在中山市石岐镇三角塘村。十六岁上当地的濠头中学,当年班上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同学加入少先队员,少年欧老师由于超龄没能加入,几个少先队员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叫欧老师羡慕极了,他们当中有弟弟、林同学、吕同学。

初中毕业后,中山市教育局招聘民办教师,欧老师被安排到白沙湾村的沙田小学,说起这件事时 ,欧老师脸上洋溢着少女般的羞涩:“那年7月初报到,正好碰上沙田小学发工资,也给我发了半个月工资,10块多呢。”欧老师受到大莫大的鼓舞,努力表现,两个月后得以转正,从此把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几十年过去已是桃李满天下,我经常听欧老师讲从前的故事。

欧老师说,年轻那时从中山市同是石岐镇的白沙湾村沙田小学回到三角塘村,是要在马路边等单车,骑单车的师傅收一块钱,骑一个多小时,再走一段路,回到家要一个下午。

“欧老师,为什么从中山到了斗门了呢?”我问过欧老师。欧老师脸上又泛出少女红:“吕同学说的,女生多般是喜欢武生。”弟弟上完初中便在家帮父母干农活了,林同学当了邮差,吕同学和欧老师在不同的小学,每到周末,他们就聚到欧老师家,帮弟弟割猪草或插秧、收谷。欧老师说那时候物质匮乏,有碗米粥招呼同学就不错了。“吕同学会吟诗作词,十分让人敬仰。”林同学朴实、干活卖力,用现在人的话说,欧老师选择了“接地气”。

1965年8月,林同学所在斗门县邮局要从中山划归珠海。嫁夫随夫,欧老师自然也申请调到斗门县(后来改为区)的小学。调到斗门后回娘家就更艰难了。过白蕉河要船渡,过大赤湾、神湾河也要船渡,最后还要乘坐两小时的班车。但是,不管有多艰难,欧老师每个周末都要回到那个古朴宁静的村落,那里有她的父母兄弟,还有儿时的玩伴,濠头中学的同学情深。

直到自己有了孩子甚为不方便就少回了。父母离世后,弟弟弟媳在旧房子延续香火,旧房子是矮矮的土房,每户一排三屋,中间叫大房,左边是书房,右边是厨房。弟弟长高了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头。弟弟摸着被磕痛的额头,表情怪异的样子定格在欧老师的脑海里。

再回三角塘村,已是1982年,刚刚吹来改革的春风,三角塘村因“三山一溪”的自然格局更名为三溪村。从弟弟那得知,吕同学出国了,他亲戚叫过去帮忙打理生意。那时候欧老师想,出去好啊,出去过好日子。2002年,三溪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弟弟的三间旧屋被政府征收,配合旅游小巷建设,拿到补助款盖成有岭南建筑风格的青砖民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村居休闲旅游区越来越受市民的青睐,家乡三溪村既有古老村庄的气息,又有新时代生态村落建设的特色,于2013年被列入中山秀美村庄规划,2017年三溪村又以“古屋文创小镇”项目入围中山市首批市级小镇。配套着田园花木的巧妙种植,一个别具风格的自然村落引来大批游客,弟弟带领着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因地制宜地做出转型,学习导游知识,为慕名前来的游客讲三溪小学、梁氏宗祠、飘色民俗、洪家拳和佛家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此后,弟弟的家庭从一个地道的农村家庭变成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家庭。

弟弟常常扶着姐姐,从村口沿着石板路,走在错落有致的小巷,是那样的闲时自在,回忆着往日的旧时光,云淡风轻,苦难已从记忆中消失,心中充满了文艺情调和小资情调。

如今,同学们都已是耋耄之年,欧老师的林同学先生也先她离开了人世。欧老师伸直了腰,“现在我代表两个人活着,珍惜每一天。”她特别珍惜每次同学聚会,儿子也都会放下手头的活载着妈妈参加同学聚会。国外的吕同学总是等着大伙来齐了,微信视频便准时打开。看看大伙的样子,说说话,道平安,祝健康。弟弟说期待着吕同学的归来,亲自为他当导游。

此时,欧老师便会想起飘扬在弟弟和吕同学胸前的红领巾,想到现今的美好时代,口里喃喃自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单位:珠海市金湾区深海湾民政事业发展促进中心)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