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举例子(严肃说刺的余话和再余话)

余论

1.朿,棘,棗

朿,实为枣刺,或可作一切带刺灌木植物之刺解。枣刺为托叶刺,长的超过30mm,直刺;短的5mm,倒勾刺。

棘,并朿形,酸枣丛生,人所难行。所谓荆棘,荆条无刺,棘条有刺。荆棘丛生处,非披荆斩棘不能通行。故而,荆棘比困难,披荆斩棘便是克服困难,努力前行。

棗,今作枣,两点为重复符号。枣,有灌木,也有乔木,灌木作棘,乔木作棗,如此而已。

2.筴,筞,策

三字收入颜元孙《干禄字书》,书中言:筴俗,筞、策并正。

夾与宋,都是朿的讹变。唯有“宋”符,只见于“筞”字,不见通用于其他字做偏旁。讹变之形作正字,颇有意味。

另外,策又有讹变作“茦”的。茦,草之尖端。古文字中“竹”“艸”常常通用,又惹来异体的麻烦。下面的智永和褚遂良,策就作茦。

3.刺,剌

朿讹变作束形,刺就做了剌的样子。有没有严格的书写要求呢?似乎是有的。那就是“囗”不封口为“刺”,完全封口为“剌”。但实际操作时书家不太严格区分,毕竟汉字是有语境的,这两个字不太会读错。

剌,从束从刀,读如辣,违背常情事理之意;读如拉(第二声),割,划破之意。

剌怎么就违背常情事理了呢?因为束,是裹束、包裹之意。包裹而施以刀,束而又解,乖戾无常无过于此。

4.夾,㚒,陜,陝

既然因“夹”而起,那就以“夾”结束吧!

夾,作一人挟两人。

从夾者,有陜字,是陜隘之意,也可以写作峡。

今有“陕西”之“陕”,正字作“陝”,从从㚒。

㚒,《说文解字•卷十•亦部》:盜竊褱物也。从亦,有所持。俗謂蔽人俾夾是也。弘農陝字从此。失冄切。

这个字,非常少见少用,是由“大”与两个“入”组成,亦部,下领两字:㚒,陝。后来,陝与陜简化出了同形的“陕”。

陕西的陕不读“夹”音,就是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从“夾”,而是从“㚒”。

Δ再余之论:束作朿

明代王宠,作束为朿,不明所以。

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举例子(严肃说刺的余话和再余话)(1)

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举例子(严肃说刺的余话和再余话)(2)

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举例子(严肃说刺的余话和再余话)(3)

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举例子(严肃说刺的余话和再余话)(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