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民俗风景区(五花八门的三月三习俗)

三月三民俗风景区(五花八门的三月三习俗)(1)

“二月二,狼儿子;三月三,引出山;四月八,害丁疮;五月五,老狼哭得眼睛瞎……”这是陇中一代的民谣,讲的是狼在与严酷的自然中生存的生活历程。意思是农历二月初二小狼出生;三月三小狼出窝户外生活;到四月八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大部分狼崽夭折。

这个民谣同时历数了春节过后民间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吃炒豆;三月三,轩辕、真武大帝寿辰;四月八,耕牛节;五月五,端午节……

其实,三月三是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各民族赋予三月三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内容。

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纪念轩辕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城南15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泌阳从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十万之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人根之祖---盘古、并藉此机会为亲朋祈福。因此,汉族的三月三,尽管各地祭祀活动不尽相同,祭祀的对象也不同,但举办盛大的庙会则是活动的主题。

三月三民俗风景区(五花八门的三月三习俗)(2)

壮族人民每到农历三月初三,盛行 “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甘肃莲花山一代,将唱民歌称作“漫花儿”。每到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花儿会”,届时,花儿会上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纷纷赶会。特别是青年男女着盛装,坐落在不同的山包上对山歌、赛山歌、赏山歌。在对歌中,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对象,互赠信物,以歌交友,以歌定情,结为终生伴侣。

广西桂西一带的壮族,农历三月初三,习惯用草木的叶、根茎、煮捣汁泡糯米,煮成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在门屋舍周围插上枫树叶,在布棚用五色米饭等上供,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对歌。老人把染色的熟鸡蛋挂在孩子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2017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三月初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侗族的三月三,风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制作黄糯米饭等等。

三月三民俗风景区(五花八门的三月三习俗)(3)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