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苦修炼十多年被女人背叛(靠女人他大富大贵)

文人骚客,屈原屈大夫说,骚客无非就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可明末清初有一个文人把骚客写到极致,他就是李渔。

李渔(1611年9月13日-1680年2月12日),出生于南直隶雉皋,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世称“李十郎”,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李十郎可以说是300多年前明末清初的艺术圈中集评论家、建筑设计师、剧作家、策展人和出版商于一身的文艺界大咖。

李渔自幼聪颖,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并指导戏剧演出。他越红心就越浪,一本《肉蒲团》,被称是《金瓶梅》第二。书中的尺度之大,令人咋舌,用词造句之生动逼真,让人脸红心跳。《金瓶梅》暑名是兰陵笑笑生,李渔则毫不犹豫地著上大名。

他苦苦修炼十多年被女人背叛(靠女人他大富大贵)(1)

李渔

有人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李大师嗤之以鼻说他:好吃,好玩,好色,到处讨好权贵,贩卖房中术,居然很受欢迎;好色风流,足记遍布大江南北,到处留情,娶了一个又一个娇妻美妾,五十多岁时,从山西收留十三岁的乔姬,从甘肃获赠十三岁的王姬,教其昆曲,组成私家戏班,“纷纷儿女共乘车”,“数年游燕适楚”,游走官宦人家去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写的剧目《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用妻妾唱戏挣得钱,居然也大富大贵,名声大噪,“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却可叹的是乔姬、王姬却都在21岁芳龄疲劳成疾,相续累死。

可就连累死的乔姬、王姬恨也不是李渔,恨的是自己福薄,不能伴十郎终老。李渔也曾不无得意说到:“不止为风雅功臣,亦可谓红裙知己。”当然也有人对李渔情有独钟,说他写女人叹女人歌颂女人,女人为之掩卷垂泪。据说当时“有一芜湖女子,非李笠翁书不读,去世之前和丈夫说?:‘冀得李子片语,死当瞑目。’于是她丈夫身怀其遗像找到李渔,为妻‘涕泣索赞’。雪小禅在《闲情寄一生》中提到:《闲情偶寄》中,李渔这样写:“金屋不可设,药栏花榭则断断应有。”李渔说?:“富贵之家如得美人,园内应遍植名花,她可晨起簪花,随心插戴。”——这是怎样的风情?

明明是浪荡的多情子,却自认是“情种”。他说“男女相交,全在一个‘情’字”。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他与自己的发妻一直在一起,还亲切称她为“山妻”,虽又姬妾成群。

李渔前半生叫李仙侣,白面书生一个,生在贫寒之家,虽然从小聪明伶俐,总角便吟诗作赋,24岁参加童子试,成为五经童子。但总体还是默默无闻,直到三十岁以后,改名为李渔,人生就象开了挂。

他文笔惊人,每部作品一出,立即风行天下,因此每部作品都必被盗版,于是李渔为了自己的版权,四处打假。而当时的金陵是盗版最严重的地方,为了打假,他索性迁居金陵,营造芥子园。芥子园是他在金陵的别院,取‘芥子纳须弥’之意,“芥子纳须弥”是佛家语,意谓小小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人的头脑其实比整个世界还大。

芥子园就是一个传奇故事,19世纪后半叶,一位湖南湘潭乡下的小木匠,机缘巧合得到半部《芥子园画传》,参照修炼,后来竟成为妇孺皆知的大画家,这个小木匠就是齐白石。齐白石回忆自述中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传》,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后来听说是因为李渔喜游山玩水,但是不会用照相机!也不会画画!“观人画犹不若其自能画,人画之妙从外入,自画之妙由心出,其所契于山水之浅深必有间矣!”于是,他就指导自己的女婿,纠集了几位画画的朋友,编辑出版了一本画画入门的教科书——《芥子园画传》。就这么一个入门级的画册,竟然就成为独孤九剑这样可以独步天下的传奇秘笈。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笠翁对韵》在吟唱,虽然他写的《肉蒲团》仍是被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