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向孟子学习养浩然之气)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生在礼仪之邦鲁国,有一位特别懂得教育、为他的成长多次搬家的母亲,因为学识渊博,坚定践行和传播孔子的思想,且将儒家思想创新并发扬光大,而被世人称为“亚圣”。

孟子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向孟子学习养浩然之气)(1)

一次,他的学生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说到“气”,这是中国哲学、道教、中医学和气功学的特有概念,借助气体的流动性特征,将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抽象为“气”,实质是指生命的能量或动力,对于人来说,“气”是精神状态的形象表达。孟子对完美精神世界的追求目标是有浩然之气,他人生修行进阶的方式就是“养浩然之气”。“浩然”有广大无边、自由闲适的意思,也包含慷慨正义、令人肃然生敬之意,因此,有浩然之气的人一定是一位眼光高远、襟怀豁达、明晓大义、不被名利羁绊的谦谦君子,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刚硬的大丈夫,是“舍生取义”守护人格的高洁名士,是“安身立命、恪守本心”的生命践行者,是“尽其道而死”的坚定不移的奋斗者!

孟子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向孟子学习养浩然之气)(2)

这样说来,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的结果既能拔高人生的层级,也能赋予生命更伟大的内涵。尽管作为平常人,我们难以成为孟子那样的圣贤,但我们却可以跟在他身后,学着他的方式努力塑造自己,使这庸常的生活中多一些抗争的力量,不致于让自己淹没于琐碎尘俗之中,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心里向往,方向不移,也能拥有“浩然之气”。

有志于道,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章句》,意思是君子有志于钻研大道,不通过大量学习道德的积累,是不能够由此及彼、洞察事理的。因此,修身需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登泰山而小天下”,通过更广泛的认知、更深刻的思考不断省察自身问题以及世事公理,达到心智通达。

孟子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向孟子学习养浩然之气)(3)

行有不得者则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章句》,意思是做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去责备他人或者境遇。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和短板,面对失败和否定时,常常喜欢逃避或推诿,这样不仅改变不了境况,还失去了改造自己的机会。因此,修身需要审视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尤其是期望落空时,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要坦然面对别人的指责,清醒正视认识自己的不足,能痛定思痛,勇于修正自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章句》,意思是在忧患中生存发展,在安乐中消沉毁灭。现代人很珍惜生命,不愿意经受折腾和打击,喜欢过舒服的日子。其实,越是想着舒服,可能越过不舒服。因为世事无常,无论你如何躲避,疾病、衰老、意外、伤害等等这些不喜欢面对的东西,可能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而脆弱只会把你逼入绝境,唯有主动接受磨炼,在风雨挑战中让自己坚韧起来,才能延展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因此,修身需要我们主动选择那些“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乱行为”的生活,淬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能力,用难做的事来历练能力,用难过的关来考验心力,在有质量的实践中强大自己。

孟子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向孟子学习养浩然之气)(4)

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出自《孟子·告子章句》,意思是在生死与大义面前,以大义为重。义与利的冲突是每一个人的难题,其本质是公与私的抉择。义是对大众有好处,而利是对自己有好处的。社会组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式,聚集而居,相互扶持,公私共存。如果没有义,君臣相杀,父子相残,人人都为自己忙碌,恐怕早就同归于尽,哪还有文明进步?人可以存私心私念,但也要捍卫道义。因此,修身需要我们辨别义利,在公私冲突面前,多以公共利益为重,必要时还要牺牲自己。就如现在,疫情肆虐,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放下个人安危、亲人牵挂,义无反顾地走上抗疫前线,这就是舍生取义的榜样。

我们是自身生命的塑造者,善是你恶也是你,弱是你强也是你,身心舒展顶天立地是你瑟缩羞愧无地自容也是你。跟着圣人修养品格,养浩然之气,做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坦荡君子,坚守一份信念,勇敢地承担职责,不逃避风浪的考验,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实践生命的创造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