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地球三大生态圈)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地球被很厚的一层大气所包围,它的范围在1000米以上,并没有明显的界面区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地球三大生态圈)

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

大气圈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地球被很厚的一层大气所包围,它的范围在1000米以上,并没有明显的界面区分。

大气圈主要由氮、氧和二氧化碳组成,它们占空气的99.99%,另外还有许多微量成分,同时悬浮着的水滴、冰晶和固体微粒。

其按高低层次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大气层由下向上分布,紧贴地面的是对流层

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十分明显,因此被称为对流层其厚度大约在10至20千米。

由于近地缘故,对流层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自然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只在这一层内存在,冷却凝结形成降雨。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4℃。动、植物的生存以及人类的活动基本上全都在这一层里。

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

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层内的水蒸气和尘埃很少,空气比较稀薄,温度也很低。

平流层之上是中间层,

距地表大约50至85千米,此处的空气非常稀薄,空气呈垂直对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中间层以上是热层,

距地球表面100至500千米。热层的顶层温度可达1200℃以上。

距地球500千米以上区域则为散逸层

其主要是由电离气体组成的广阔而又极其稀薄的大气层,一直延伸到离地面22000公里的高空,其外便是星际空间了。

大气层还有两个特殊的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即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臭氧层像一把保护伞罩在地球的外围,吸收着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短波及大部分紫外线长波;

电离层则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它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由于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而由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组成,它对电磁波的影响巨大


水圈

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到处可见水的存在。水圈即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是地球外圈层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过程。此外,水圈还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为重要的角色。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聚积体,例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冰川沼泽以及地下水和大气圈中的水等。这些水体形成一个断断续续围绕地球表层的水壳,即称之为水圈。

水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淡水只占2.53%,其余皆为海洋水。

地球表面的水十分活跃。海洋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圈后,经气流输送到大陆,凝结后降落到地面形成雨水,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渗为地下水,部分则成为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大部分回归海洋,形成水循环。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释放或吸收热量,调节着地球上各层圈的能量,并不断地进行着地表塑造


生物圈

生物圈指地球表层中生物栖居的区域范围.包括生物本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所在的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它可从大气圈中的几千米高空一直延伸到大洋的深海裂口。

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米之内的范围,而水圈中虽然几乎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区域。

因此,就其实际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着薄薄的一层。太阳能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生物圈的直接缔造者。

人是生物圈的统治者,具有改变生物圈的能力,但人类必须依赖生物圈来提供一切生活原料,因此对生物圈的改造应有一定限度,应力求人与生物圈系统的总平衡不被破坏,否则将造成极其严后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