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

01 出人意料的偷袭

1948年的秋天,傅作义坐在北平的官邸里愁眉不展。

辽沈战役此刻打得是如火如荼,锦州在10月15日被东北野战军解放后,国军败象已现。为了挽回败局,老蒋几乎每天都从南京发来命令,要求傅作义出兵增援东北,语气一条比一条严重。

傅作义并不是只知道保存实力的蠢货,相反,他深知唇亡齿寒这条古训,在辽沈战役刚刚开打时,傅作义第一时间派出了7个师的援兵直奔锦州,希望能够帮助东北国军稳住局势。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合计多达11个师的援兵最终也没能越过东野的塔山防线,而另一头从沈阳出发增援锦州的廖耀湘态度消极,直到锦州陷落,廖耀湘都还没走完沈阳到锦州的一半路程。

傅作义对局势的判断远比老蒋要清醒得多:锦州解放,东北败局已定,这个时候再往东北送多少兵力,都不够林彪塞牙缝的。

所以,傅作义面临的是在座各位都经常遇见的一个千古难题:明明项目已经黄了,头上那个不长眼的boss还天天嚷嚷着要加人加班加大力度,这咋整嘛。

要怎么才能既让老蒋满意,又能保全自己的实力?

经过一阵子苦思冥想,还真让傅作义想出一个好办法。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1)

傅作义立刻把老蒋请来北平,两个人在密室里好一阵捣鼓,老蒋听了傅作义的方案之后大喜,高高兴兴地就批准了方案回南京了。

傅作义提出的是一个非常“刺激”的想法:他打算派出一支快速机动部队,直奔我军防御空虚的石家庄,一举拿下石家庄后,再直接找到并端掉此时就驻扎在石家庄附近的中共中央总部。

傅作义打算直接对主席下手。

能把老蒋哄成这样,傅作义这个方案确实是干货满满:傅作义手上有相当准确的情报,他知道我军华北军区部队为了牵制他不向东北增援,主力三大兵团此时分别被部署在太原、北平-张家口、察哈尔-绥远一带:

如果此时傅作义从北平出动一只快速机动部队直奔石家庄,我军主力确实很有可能来不及回援。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2)

傅作义这一手简直妙到极致:一旦这个计划成功,那可是名垂千史的大功一件;即使这个计划失败,无非就是让部队在华北平原上来回跑一趟就是了,此时我军主力不在这里,部队也不太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于是,傅作义开始兴致勃勃地布置这场“斩首行动”。

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傅作义派出了整整3个军的兵力,而为了提高突袭部队的机动能力,傅作义为这支部队配了两个骑兵师(旅)之外,还专门配属了500辆汽车。

傅作义的考虑不可谓不周道,突袭部队不仅带上了国防部的新式技术大队(负责加强爆破),还带上了大量政工人员负责“政治作战”和处理“高级俘虏”,傅作义甚至还让部队带了大量伪造的解放区的纸币,对解放区进行“经济斗争”。

傅作义下令这次突袭行动要严格保密——不保密哪来的“斩首”,人早跑光了。为了迷惑我军,这支部队对外佯称是“援晋(增援山西)兵团”。

10月24日,傅作义这支“援晋兵团”在河北涿县集结完毕,几百辆卡车浩浩荡荡地开向保定。

没想到,部队在半路上遇上了麻烦:不知道谁在公路上挖了好多横沟,而且还是照着卡车轮胎间的尺寸挖的,卡车一开过去,刚好卡在上面动弹不得。

后面的卡车等不及工兵修路,纷纷从路旁的麦田绕行,没走多久前面的头车就压上了地雷,吓得后面的车一动也不敢动。

负责带领国军这支突袭部队的94军军长郑挺锋觉得简直是见了鬼了。部队从出发到现在,连鬼影子都没见到一个,怪事却层出不穷。

10月27日,突袭部队终于跌跌撞撞地抵达了保定城。

驻守保定的101军军长李士林见到郑挺锋问:“你们干什么来了?”

因为突袭行动对外严格保密,郑挺锋装傻道:“闹不大清楚,明天总部来人再作部署。”

李士林说:“你们不知道,我倒知道得很详细。”

李士林拿出一张新华社报纸给郑挺锋。

报纸上头版头条的大字清晰可见:《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

新华社华北二十五日电

确息:当我解放军在华北和全国各战场连获巨大胜利之际,在北平的蒋匪介石和傅匪作义,妄想以突击石家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

据前线消息:蒋傅匪首决定集中94军三个师及新2军两个师经保定向石家庄进袭,其中94军已在涿县定兴间地区开始出动。

消息又称:该匪部配有汽车,并带炸药,准备进行破坏。但是蒋傅匪首此种穷极无聊的举动是注定要失败的。

华北党政军各首长正在号召人民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敢于冒险的匪军。

郑挺锋倒吸了一口凉气。

02 人民的汪洋大海

郑挺锋绝不可能想到,在他这个突袭部队总指挥还没得知整个行动之前,他的整个行动计划已经被摆在西柏坡的作战室里了。

那时候,油印仍然是一项被普遍使用的速印技术,傅作义司令部中凡是不用电报下达的各种文件或命令,都是用油印的方法印出下发。

在傅作义的司令部里,有一位名叫甘霖的人,他的职责就是把这些文件或命令刻成油印用的蜡板。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职责,甘霖也是一个从不被人注意的小人物。

10与23日这天,甘霖收到了一份需要刻成蜡板的命令,命令上写的内容让甘霖大吃一惊:

94军和新编骑兵第4师为先头部队,配属汽车500辆,装载大量炸药,其后是骑兵第12旅,暂编第32师,总共为两个军的兵力,由涿县等地经保定南下,偷袭石家庄...

甘霖默不作声地把蜡板刻完交了出去,随后,没有人注意到,甘霖从傅作义的司令部里默默地消失了。

离开司令部后,甘霖用最快地速度跑出了北平,一直跑到了徐水,并在徐水打出了一通电话。

随后,甘霖离开了徐水,从此再无人知道他的行踪。

新中国成立后,甘霖的名字才再一次出现在历史之中——他被任命为新中国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

接到甘霖电话的华北军区司令部立刻把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转给了华北局。

华北局此时在另一个渠道获得了同样的紧急情报:潜伏在北平的地下党员负责人之一崔月犁突然冒着机毁人亡的巨大危险,破例在上午开机,向华北局紧急汇报“傅作义要进攻中央所在地”的消息。

两份情报相互对照,华北局立刻确认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华北局一边让地方部队用尽一切办法拖延突袭部队的进度,一边向中央紧急汇报。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3)

西柏坡

这个时候的西柏坡本是一片热火朝天:辽沈战役进展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东野几十万大军正在朝着廖耀湘兵团进行合围;淮海战役前哨战已经打响,中野华野正联手朝着徐州主战场全速前进。。。

然而,机要参谋收到的这一封电报却几乎让整个西柏坡的气氛瞬间凝重了起来。

“傅作义要偷袭石家庄!”

傅作义的真实目的,毫无疑问就是找到并攻陷中共中央位于西柏坡的总部。

没过多久,脸色凝重的领导人们就匆匆赶到了作战室,讨论应对的办法。

不得不说,傅作义这一手极其狠辣:即使突袭部队最终没有能够真的攻占中共中央的总部,在这全国大决战的紧要关头,傅作义只要能够逼得中央被迫迁移驻扎地点,在短时间内失去最高指挥部的解放军,整体作战效率必然将受到巨大影响。

尽管中央已经提前拿到了傅作义的详细作战方案,却没有特别好的应对办法:傅作义的情报是准确的,华北军区的三个大兵团此刻离中央确实太远了,即使现在让部队往回赶,从时间上来看,主力部队赶回前,傅作义的突袭兵团极有可能已经找到并攻占了西柏坡。

这个时候,挡在突袭兵团和中央之间的,就只有冀中军区的7纵一支部队(战斗力不如主力纵队),剩下就是长期负责保卫总部的中央警卫团了。

经过紧张的讨论,中央领导人决定:调集目前能够赶来的所有部队,尽全力挡住傅作义的突袭部队;中央开始做迁移的准备,但为了确保全国两大决战的胜利,不到万不得已时中央不做迁移

为了让主席能够最大程度投入决战指挥当中,由周恩来担任处理此次突袭事件的总指挥。

很快,周恩来向华北军区发出了明确指令:

1、由7纵在保定以南建立防线,全力迟滞傅作义突袭部队前进;

2、地方部队协助7纵进行阻击,同时尽全力破坏敌人必经之道路、铁路;

3、此时在逐鹿作战的3纵立刻赶回石家庄附近,阻击并消灭突袭部队。

4、华北地区所有能调动的民兵组织、独立团、独立营以村村联防、村村阻击的地雷战和村落游击战形式,尽量骚扰和杀伤来犯之敌。

华北地区的广大民众接到命令一看:没问题,前几年不就是这么打鬼子的么!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4)

地道战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5)

地雷战

从保定出发后,傅作义的突袭部队发现自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道路被彻底破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主干道上没有埋上几百个地雷算是他们运气好,不管长官再怎么怒吼,国军士兵打死都不往工兵排过雷的道路外踏出一步;

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人在路边放冷枪,等国军部队好不容易追过去,就连个鬼影子都找不到,国军士兵说人都藏在“地道战夹壁墙”里;

扫雷队有时看见一颗埋了半截的地雷,上去排雷地雷就炸了,原来这是一颗假雷,下面连着一颗真雷,排雷就等于引爆了。。。

天黑了以后更糟糕,国军部队根本没法在村庄休息,“有时东村步枪在响,有时西村机枪连发,间或有重机枪声和迫击炮响,这究竟是民兵还是正规部队,谁也不敢下个断语…”

国军的一位上校回忆说:“鞍马劳顿一天,盼到宿营,但所有的村庄和民房却是不祥的来源,总是不敢合眼,生怕你正睡着,忽然会由炕洞、墙角、锅台、地下或者想不到的地方钻出共军游击队来,被打死或者被活捉。”

03 空城

其实,华北人民的地雷战、地道战对敌人的实际杀伤力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战法对敌人心理上的打击却又极其恐怖。即使是当年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也被这些战法打到焦头烂额,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我军的局部兵力相对国军处于绝对劣势,要想退敌,就必须在心理战上取得完全胜利。

而我军心理战的最强杀手锏,当然是由主席亲手发出。

在《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后,主席又再接再厉,写了一篇更加详细的《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

新华社华北二十七日电:

...闻蒋傅两匪进扰石家庄一带的兵力,除94军外,尚有新骑4师及骑12旅,并附属爆破队及汽车四百余辆,企图捣毁我后方机关、仓库、工厂、学校、发电厂、建筑物。

据息,该敌准备于27日集中保定,28日开始由保定南进。

进扰部队匪首有84军军长郑挺锋,新编骑4师师长刘春方,骑12旅旅长鄂友三。

此间首长们指示地方各界,切勿惊慌,只要大家事先有充分准备,就有办法避开其破坏,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第二篇文章比第一篇更加细致,不仅把傅作义这支“偷袭”部队的番号一一点名,还把每只部队的长官、部队的配备、具体作战计划、甚至是傅作义对他们下达的具体要求给清清楚楚写了出来。国军偷袭部队的长官和士兵看了这份报道之后简直是汗毛倒立、惊恐万分。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6)

主席无比犀利的文笔,就好比千百年前遥坐西城城楼的诸葛亮手中那把瑶琴一般,手中无兵,却大大方方地邀请司马懿“进城一叙”。

这一次,国军的“司马懿”郑挺锋早就在打退堂鼓了,自从看到主席的连载,郑挺锋就一直在给傅作义打报告:共军连我们部队番号、作战计划都说得分毫不差,这行动如何能成功?

其实,傅作义自己也被新华社这两张报纸给吓得不轻,不用郑挺锋提醒,傅作义早就已经找到南京的老蒋,傅作义把情况给老蒋如此这般地一描述,然后跟老蒋请示说,要不这次就算了吧?

然而,这一次老蒋却有股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气势,他命令傅作义不要理会,让部队继续前进。

傅作义这下知道什么叫“骑虎难下”了。

苦思冥想之下,傅作义决定打稳一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傅作义增派了北平的16军和35军前往保定,作为偷袭部队的接应部队,随后,他命令郑挺锋带领偷袭部队继续前进,但是“一切行动要谨慎小心,不要中了共军的埋伏。”

这个时候的傅作义已经在想着保存实力了。

于是,偷袭部队开始“谨慎小心”地慢慢向石家庄挪动,面对着实力远远弱于自己的华北7纵的阻击,偷袭部队每天只象征性地往前推进一点,就算“完成任务”。

与傅作义这支谨慎的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军指定前来增援的华北3纵。

一开始接到命令时,因为没有说明具体原因,3纵还有点搞不明白状况,为何总部突然要求他们在5天内赶回石家庄附近的满城地区。

要知道,3纵所在的逐鹿地区距离满城有足足接近500里的距离,这要是平路也就算了,可是这500里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山路。

直到出发后,3纵才得知了傅作义准备偷袭石家庄的消息,大家立刻明白了自己所背负的重要使命:他们是回去保卫党中央的!

“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获得这样的任务,是一支部队的最高荣誉。

3纵的战士群情振奋,每个人都为这光荣的任务而自豪。再不用任何人来动员,战士们自发地迈开大步,开始没日没夜的翻山越岭。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7)

为了赶路,战士们把自己的背包、米袋全部扔在了路上,只牢牢抓紧手里的枪和子弹,咬紧牙关死命地往前赶。

3纵不眠不休在崎岖的大山中走了两天两夜,仅仅用了2天时间,3纵就越过了整整270里的山路,提前抵达了紫荆关一带。

从紫荆关出发往满城基本都是平原地形,部队行军速度还能进一步提升,抵达了紫荆关后,3纵可以说已经提前完成了这次艰巨的行军任务。

真实空城计使用过程(这空城计它还有用么)(8)

听到3纵司令员郑维山汇报部队进展,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非常高兴地对郑维山说:“周副主席刚刚在问你们今晚能否抵达紫荆关,没想到你们已经提前到了...只要你们30日能赶到望都地区,就有破敌把握。”

于是,仅仅休息了3个小时的3纵,再度起身开始了下一段行军。

3纵的提前抵达,让中央大大松了一口气,此时双方兵力接近,战局已经不再那么危急。

就在这时,中央得到了傅作义又从北平抽调16军和35军的消息。此时,廖耀湘已经在辽西平原上全军覆灭,主席刚好能腾出手来认真处理这个“插曲”。

主席仔细观察了整个战场局势后,决定给傅作义以最后一击。

10月29日一天,主席向东北野战军连发两封电报:

(第一封)

蒋介石、傅作义为挽救危局刺激人心起见,令16军、35军、94军、骑4师、骑12旅,附坦克及爆炸部队向石家庄进攻...请你们考虑将现在锦西附近之11纵派至冀东,向通县、北平方向活动,威胁北平,是否可能,盼告。

(第二封)

...现通县、北平一带空虚,原开通县之13军的第4师亦被调用于平保线,如11纵能出现于通县方面调动南下敌军一部回头,则我杨、罗、耿可给其余部以歼灭打击。

主席考虑到4纵刚刚经历了塔山阻击战,伤亡甚大,所以只让11纵先行入关。

不过,这是林彪首次得知傅作义准备偷袭中央,收到消息的林彪大吃一惊,与罗荣桓商议后,当日就立刻回电表态:

为牵制傅作义,我们可将目前在锦西附近之第4纵、11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日内即开始向山海关冀东方面前进,威胁敌人。

收到林彪的回电,主席非常高兴,于是,主席大笔一挥,第三封报道于10月31日在新华社报纸登出:

新华社华北三十一日电:

...蒋介石已经是一具僵尸,没有灵魂了,什么人也不再相信他,包括他的所谓“学生”和“干部”在内...

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

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袭石家庄这样一条妙计...

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208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兵了。

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

就在同一天凌晨,玩命赶路的华北3纵已经抵达沙河地区,直接威胁傅作义偷袭部队的侧后方。

主席对傅作义送出了“肉体和精神”双重致命打击:傅作义猛然发现,此时整个局势已经逆转,再继续玩下去,不仅偷袭部队可能要被包了饺子,就连自己的北平可能都要丢掉!

傅作义急忙下令偷袭部队立刻撤退。

虚张声势的我军当然不会继续追击,于是,这场有惊无险的“偷袭事件”终于落下帷幕。

就在偷袭事件过后不久的11月12日,恰好是我军解放石家庄一周年的日子。就在这天,聂荣臻写下了《石家庄永远是人民的》:

...石家庄,这人民的城市,紧紧掌握在人民手中,对蒋傅匪来说,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正标志着蒋傅匪万恶的统治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它的一切穷极无聊的妄想,只不过是它垂死前可耻的插曲。

而华北军民将以石家庄为出发点,迈向平津解放、全华北解放,以及配合其他友邻区人民解放军,迈向全中国解放的胜利大道!

00 老旦点评

1、先说一句“题外话”,在很多资料里,把这次的事件称为“傅作义偷袭西柏坡”,并且在文中经常出现“傅作义计划直接偷袭西柏坡”类似的字眼,这点我认为是错误的,至少也是相当的不严谨:从我查到的资料来看,傅作义只是知道中央在石家庄附近(有资料说,傅作义猜测中央在石家庄-阜平一带,这个猜测本身是准确的),但傅作义绝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中央就在西柏坡。

这点非常容易理解,我从逻辑上做几点说明:

1.1如果傅作义知道中央就在西柏坡,那还费劲打石家庄干嘛,直接进攻西柏坡才是更加符合逻辑的选择。不管从偷袭的“突然程度”还是行军的效率来看,傅作义根本没有绕路先打石家庄的理由。更何况,假设西柏坡被攻占,那石家庄本身就唾手可得了。

1.2如果国民党准确知道中央就在西柏坡,老蒋早就集中全国国军所有的轰炸机,起码也要对西柏坡炸个十回八回的。这里特别做一下说明:大家可能觉得西柏坡只是中央领导几个人所在地,其实远远不止,那是整个中共中央的办公地点,中宣部、中组部、财政部、统战部等等全国最重要的单位全部都在西柏坡周边地区,一轮轰炸下去,哪怕中央领导没事,我军的整个最高领导机关都要遭受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

1.3最后就我查到的资料做一个补充:中央领导都在西柏坡村是当时我党的最高机密,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为了保密,西柏坡村连电台都没有,电台都放在西柏坡周边的村子里,电报靠专人骑马送到西柏坡村里。而哪怕是在西柏坡周边的村子办公的我党高层人员,很多都不知道中央领导就在不远处的西柏坡。

不过,这个论点是我自己根据手头上的资料总结的,如果有其他不同说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2、之所以要特意论证傅作义不知道中央具体位置这件事情,是因为这对整个事件的发展逻辑也有巨大的影响。如果傅作义只知道“中央在石家庄附近”,那么在国军心里,就算打下了石家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中央(这才是有意义的目标),整个任务就显得困难重重、毫无希望,导致国军很快就想要放弃了;而如果傅作义知道“中央就在西柏坡”,那么国军不太可能出现踌躇不前的情况,而是应该一往无前地往西柏坡猛攻才对,以当时局部战场的兵力对比来看,战斗力较弱的7纵基本不可能抵挡那么长时间。

3、主席这人一贯比较猛,别的主帅都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放在自己身边做卫队(蒋介石:勿cue),但主席一向不喜欢在身边放太多部队。这一次,主席身边只有一个中央警卫团也就算了,在偷袭事件发生时,主席甚至刚把中央警卫团中的半个团派往西北战场,收到情报后才赶紧叫了回来。

4、但是主席确实是有“猛”的实力——这一次,主席仅仅在报纸上发了几篇文章,就硬生生拖住了傅作义精心派出的整整3个军的兵力,特别是前两封报道意义非常重大:在3纵刚刚出发时,傅作义的偷袭部队距离石家庄仅仅300里路程,如果不是被主席的报道给吓得“走不动路”(傅作义明令“一切行动要谨慎小心”),国军完全可以靠着几百辆卡车的机动力和兵力的绝对优势硬往前突进,至少可以在3纵抵达前真正对石家庄产生威胁,并取得战场的主动权。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席手中的这支笔,真正是胜过百万雄兵。

5、当然,华北人民的优秀表现也绝对功不可没,华北地区的百姓们把几年前在鬼子们身上玩过一遍的东西完整地给国军来了一套,让国军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苦不堪言,日夜担惊受怕。出发之前有人曾跟郑挺锋说“河北根据地绝对不是好进的。”郑挺锋当时还不当回事,这下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6、最后提一句,对于林彪打算“超额完成任务”的回信,主席是这么回复的:“你们将4纵、11纵全部及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南调很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豆哥这次的表现绝对是满分操作了。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旦聊历史”)

谢谢阅读,别忘了点个"赞"和“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