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特群面,平面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光殿,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检、重檐之别,尖顶则有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等。

总之,我国古代屋顶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馏也是各式各样,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极的区别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

一、庑殿顶。庑殿顶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又称“吴殿”。此屋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所以又叫“五脊殿”,又因五条脊将屋顶分成四面流水的四个屋面和坡顶,故在古代又称此屋顶为“四阿顶”,按照屋顶排水的四个方向,后来又有“四注顶”的称谓。唐代的吴道子以画殿顶最为著名,因此,宋《营造法式》曾称这种造型为“吴殿”。现存最早的“殿顶”,见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所建的佛光寺东大殿。《考工记》载:殷人“四阿重屋”“四阿”,就是“庑殿顶”考古人员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商代都城,有一处宫城遗址,根据复原,证实了“庑殿顶”的存在: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将“庑殿顶”为至尊样式,规定为等级最高的形式,成为几千年来主要殿堂的屋顶定制,一般“庑殿顶”一般用于宫殿或者寺庙最主要的建筑。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2)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3)

庑殿建筑由于它体大庄重、气势雄伟,在古代封建社会里,一般用它作为体现皇权、神权等最高统治权威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房屋建筑中,它是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因此,在我国过去厉史朝代,揶将庑殿建筑只用于宫殿、坛庙、重要门接等建筑,如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清代建筑)、午门(请代建筑);蓟县独乐的山门(辽代建筑):五台山的佛光光寺大殿(唐代建筑);苏州府文庙的大成殿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庑殿建筑。而其他官府、衙门、商铺、民舍等一般是不允许采用的。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4)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5)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6)

从建筑立面檐口形式,可分为:单檐庑殿(即指只有一层屋檐的建筑)、重檐庑殿(即指有二层屋檐的建筑)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7)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8)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9)

二、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歇山式屋顶在两侧山墙处,不再像硬山式和悬山式那样,山墙是由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歇山式星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星顶覆盖。 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等级制度中,歇山建筑是仅次于庑殿建筑的一种等级,由它具有造型优美、姿态活泼、通应环境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大者可作殿庭厅堂,小者可作事廊舫榭,是在圆林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建筑之一。如山西五台的南禅寺大(唐代建筑);福州屏山南麓的华林寺大殿(宋代建筑);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辽代建筑);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清代建筑)等,都是著名历史歇山建筑的典型代表。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0)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1)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2)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3)

歇山建筑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但在其山面不像庑殿屋面那样直接由正脊斜坡而下,而是通过一个垂直山面之后再斜坡而下,故取名为歇山建筑,这种建筑的单檐屋顶由四个坡面,九条屋脊(1正脊、4垂脊、4戗脊)所组成,故又称为“九脊殿”,宋又称为“厦两头造”。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4)

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怎么区分)(15)

歇山建筑依据屋顶形式不同,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每种又可分为单檐建筑和重檐建筑。

如果您有古建筑设计及施工,寺院设计,仿古街改造设计,四合院及文物修缮设计等等问题,那么不容错过!请“点击”左上角:“古建筑设计师”,然后“关注”或“发私信”,您即可直接添加作者周工(微/手机:17364236780)面对面沟通!笔者依据多年的古建筑设计施工经验,给您最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专业人做专业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