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革快讯(贵州改革工作动态)

贵州改革快讯(贵州改革工作动态)(1)

玉屏县“三强化”助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合作机制、强化技术突破,助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振兴“油茶之乡”。2022年2月,荣获“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产业发展 科技引领”机制,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优惠政策,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将县林业局从县自然资源局重新单设,助力油茶产业又快又好发展。2021年以来,县委常委会研究油茶产业工作26次、政府常务会乡村振兴专题工作会10次,县领导带头深入村组现场调研、现场解决问题、现场办公420余次。

二是强化合作机制。积极抢抓东西部合作帮扶机遇,坚持以解决油茶增产问题为导向,以“西南山地油茶资源创新利用中心”等为依托,与大连民族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贵州大学、铜仁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展开油茶培育、管护、功效等多领域合作研究,引领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油茶良种9个,除作为健康食用油外,衍生出保健、日化、农特等系列产品30余个。

三是强化技术突破。通过“优良种质 最佳配合 高异交传粉配置”丰产营林模式,持续加大集成技术和研发力度,创新推广低产老油茶树高接换冠技术,油茶产业现代化率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实现与成果有效转化,切实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保障。截至目前,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建成良种采穗圃400余亩,现代化油茶育苗基地300余亩,繁育油茶良种苗木2500余万株,实现油茶良种推广应用20余万亩,贵州省唯一设在县级(玉屏)的省级油茶研究平台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落户。

(玉屏县委改革办供稿)

贵州改革快讯(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

黎平县创新培训方式提升新任村干履职能力

换届以来,黎平县聚焦新任村干不会为、不敢为等问题,通过打造培训阵地、开发特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切实增强新任村干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新任村干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一是培训阵地片区化。坚持就近就便参学、优化资源配置,以4—6个相邻的乡(镇、街道)为片区,将全县2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突出党建亮点,围绕红色堡垒、红色头雁、红色文化、红色提质、红色服务、红色关怀等红色党建“六大工程”,全面加强村干部教培阵地片区化建设,推动形成“一个片区一个教学点一个培训制度一套特色培训品牌”培训格局,为新任村干提供家门口学习场所。

二是培训资源特色化。立足县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注重本土特色化培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教学点。统筹组织、党校、文广等部门力量,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和史料,组织编撰《红军长征在黎平》《黎平英烈传》《黎平曙光》等书籍,作为新任村干教育培训的地方特色教材。重点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实际工作,科学设置“理论、业务、典型、现场、廉政”五类特色精品课程,不断丰富特色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已打造红军桥、黎平会议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怀公平乡苏维埃旧址等特色教学点81个。

三是培训方式个性化。注重前期调研,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题调研组,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村级干部换届后在村民自治、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听取新任村干的培训需求。根据教培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开设具有针对性、趣味性课堂,开展个性化培训,通过邀请县级专家学者讲理论、乡村振兴部门骨干讲业务、乡镇党委书记讲办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讲经验、到产业示范基地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新任村干的工作的能力水平。换届以来,全县举办各类新任村干部培训班25期,集中培训新任村干部883人次。

(黎平县委改革办供稿)

贵州改革快讯(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

独山县“三联”有力巩固义务教育保障成果

2021年,独山县通过责任四级联动、部门有效联合、信息比对联查“三联”举措,有力巩固了义务教育保障成果,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4.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07%。中考获州5项第一,蝉联“七连冠”。高考获州3项第一,本科上线率实现新突破。

一是责任四级联动,“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实施“县镇村校”四级包保制度,认真制定劝返方案和工作流程,细化“网格化”学校内部管理,通过日调度、周督查、月上报的方式进行监测。截至目前,召开县级工作联席会2次,对37所学校36741名学生进行监测,组织县公安局、县司法局、镇人民政府、学校等单位对126名学生进行劝返,实现动态清零目标。

二是部门有效联合,“送教上门”保障入学。联合县残联、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等部门与沁元学校共同组成残疾儿童工作委员会,对全县入学适龄儿童进行入学前安置鉴定,并认真落实每月1次送教上门任务。目前,已组织26所学校对65名残疾儿童进行送教,完成294名适龄残疾儿童安置工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07%,确保应入尽入。

三是信息比对联查,“随迁子女”全员就读。细致比对县乡村振兴局、县公安局数据,组织教师进行精准摸排,并为移民搬迁子女就近入学开设绿色通道。目前,已组织682名教师精准摸排12所学校3926名学生入学信息,安排2719名移民搬迁子女从绿色通道就近入学。安置603人县外户籍进城务工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就读比例达100%。

(独山县委改革办供稿)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022年17期、贵州改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