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人格的影响概括(原生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人格的影响概括(原生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1)

大壮长得人高马大,但是个性非常懦弱。他通常不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只会唯唯诺诺地附和别人。说起性格懦弱的原因,大壮回忆说:“我小时候不怎么爱说话,父母觉得我很没用,常常训斥我。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很凶,他们越凶我,我越害怕,越不敢说话。时间长了,我就习惯于少说点话。即便和别人有不同的观点,我也不敢轻易表达,唯恐遭到呵斥或是嘲笑。”

人是群体性动物,任何人都无法独立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在一生中,总要与身边的人产生各种联系,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最早形成的关系,当属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我们日后与其他人建立起的关系模式,都是以与母亲的关系作为基础的。随着我们的成长,原生家庭中另一个主角——父亲会加入进来,打破我们之前与母亲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父亲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去调整既有的关系认知,因为在三个人的关系中,我们已经不单是要适应母亲而已,还要学会适应父亲。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对人际关系有了新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变化也有了更强的适应性。

不断适应的结果,促使我们产生了某些固定的行为模式。比如,在日后与女性交往时,我们可能会采用类似于与母亲沟通的方式;而与男性交往时,我们则会采用类似于与父亲沟通的方式。这些行为模式,都是我们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中,如果我们有兄弟姐妹,那么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会是不同的模式。和兄弟姐妹,我们首先要团结友爱,与他们和谐相处;家庭中的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所以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赢得父母的喜爱,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兄弟姐妹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可见,我们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比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但同时,这种关系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帮助更大,影响也更大。

对孩子来说,如何更好地与兄弟姐妹相处,这是一个新的人生课题。而父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1.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

如果父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相同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公平和平等,那么孩子就会以享受的态度去与兄弟姐妹相处。孩子们的关系会非常和睦,每个孩子的心理都会健康发展,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友善、包容等类型的人格。

2.偏爱某个孩子

如果父母对某个孩子偏爱,那么其他孩子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对那个被偏爱的孩子产生不满甚至仇视的情绪。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很有可能被兄弟姐妹们孤立,他更容易形成孤傲、自大等类型的人格;而其他几个孩子,虽然在对待被偏爱的孩子这一点上能达成一致,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固,他们更容易形成嫉妒、怀疑等类型的人格。

3.过分冷落某个孩子

如果父母过分冷落某个孩子,其他孩子为了跟父母保持一致,很可能也会疏远甚至奚落这个孩子。家庭成员的集体冷落,会让这个孩子否定自己,让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卑、恐惧等类型的人格;而其他几个孩子,长期处于冷眼旁观的位置,他们更容易形成冷漠、自私等类型的人格。

孩子身处不同的家庭环境中,能够体验到的关系模式也有所不同。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最初关系印象,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改变的心理认知。或者可以说,孩子在家庭中形成的关系模式和人格雏形,会被带入学校、职场、社会中,成为其人格的主要构成部分。

对父母来说,通过家庭环境和氛围去影响孩子的心理,从而让孩子形成宽容、乐观等较为积极的人格,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课题。父母对此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