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1)

“红芋,红瓤红芋!”

在阜阳人眼里,红芋既是一道美食,又与阜阳人的童年,跟乡野,跟土地紧密相连,对于老一代阜阳人来说,红芋香甜的味觉背后,包含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与别样情怀。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2)

1 红芋,是阜阳人的叫法,其实就是红薯。作为一种食材,在阜阳,红芋有许多吃法。最常见的是煮红芋,把红芋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若是水添得不多,正好熬尽,挨锅的红芋还有一侧红焦的壳,吃起来又面又香又甜。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3)

过去,家家户户做饭都是烧柴火,有时候家人会把红芋埋在炉膛柴火灰堆里,红芋被烤熟了。孩子们从柴火灰堆把红芋扒出来,也不怕烫手,口里嘘着气,两只手倒换着,一边剥皮一边吃,那一团含着滚烫的热烈、沁着芬芳的甘甜、漾着金黄的红芋瓤,那香甜、那软溜、那圆润,骤然让心感一下子就温暖了,真是特别的香甜。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4)

另外,红芋切成小块可以熬粥,阜阳人叫“红芋稀饭”,熬制好的红芋稀饭浓稠绵润,香飘四溢。

在阜阳,红芋也会被切成薄片,晾干后成为“红芋干子”。“红芋干子”可以加工成面粉,也就是红芋面。在农村,贤惠的农妇们把红芋面和成面团,用巴掌拍成饼状,贴在锅上蒸,阜阳人把这种饼子叫着“红芋面锅巴”。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5)

“红芋面锅巴”看似粗糙,吃起来却劲道而香甜。在当时,一锅“红芋面锅巴”,一碗腌制的红辣椒,一碗红芋稀饭,就是那个年代每一个家庭最常见的饭菜了。

2 当年,“红芋片子”除了磨成红芋面做稀饭、贴锅巴子,同时也是那个年代酿酒的好原料。“红芋片子”酒,是乡间最畅销的酒,只要八毛钱一斤,虽然口感苦辣,却酒味浓烈。逢年过节招待客人,足以让宾主尽欢。

记得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逐渐好了,许多人就拿“红芋片子”到阜阳酒厂换酒喝。因此有人就把“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这句民谣悄然改编成了“大米饭,白面馍,红芋片子换酒喝”。这不经意的改编,也足以说明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开始转好。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6)

在味觉中,甜味最能代表幸福。过去,阜阳人利用红芋含糖高的特点来制作糖。这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古老制糖技法。红芋糖一般在腊月里制作。做糖的时候,先将糖瓜加热变软;然后迅速摊入案板上炒熟的面堆里,用面埋起,迅速擀开,擀擀折折,使糖变成薄薄的一层;接下来裹着面层层叠起,一般十层左右,卷成截面约2厘米见方的卷,再切成一定程度的糖卷,阜阳人把这种糖叫做“面糖”。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7)

“面糖”作为一种民间甜食,香酥可口,口感酥松绵甜,入口即化、回味甘甜。在农村,“面糖”大多是春节用来招待亲戚朋友,“面糖”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美食,这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吃到几块“面糖”,不仅是一种舌尖上的甜蜜幸福,更会成为一段永远的记忆。

3 对于甜味的记忆,不得不提到阜阳另外一种甜食“红芋糖稀”红芋糖稀,吃起来甜,但做起了难,虽制作简单,但是耗时久,而且比较辛苦。它经过清洗、蒸煮、挤压、熬制、凉糖等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出香甜的红芋糖稀。“红薯糖香又甜,吃上一口赛神仙”一句简单的俗语道出了儿时的人们对他甜蜜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8)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薯糖稀渐渐的退出了我们的视野,虽然现在基本看不到这种特色小吃了,但老一辈阜阳人每每提到它,仍然对它朝思暮想、垂涎三尺,那种口舌生津的感觉依然鲜活,它不仅仅是儿时对甜蜜的回忆,更是一代阜阳人的记忆。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9)

4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人总把红芋看成是难登大雅之堂之物,但在阜阳,经过厨师精心制作,让一种普通的食物变成了绝世佳肴。“蜜汁红芋”是一道阜阳传统菜肴。此菜的做法是将红芋洗净,去皮,改成一寸左右的、七八分宽的橄榄状。将锅内加清水大火烧开,将冰糖投入融化后,锅内垫上小锅篦子,随后放入红芋、蜂蜜,改文火熬到汤汁呈粘稠状即可。此菜形态雅致美观,味道酥糯香甜,直到如今仍是阜阳传统宴席上不可或缺的甜品菜。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10)

味觉是有感情的,而且当这种味觉记忆一旦与情感因素纠缠在一起,就会在时间里发酵,在记忆里生长,使味觉和情感交相辉应。

作者:张杰(文章有删减)

编辑:阜小布

阜阳卖红芋的地方(阜阳人的红芋情结....)(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