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存活至今的生物(三国学者验明约4亿年前古生物)

新华社南京8月6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6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国、爱沙尼亚、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为一种生活在约4亿年前的古生物——几丁虫,验明了“身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存活至今的生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存活至今的生物(三国学者验明约4亿年前古生物)

古代存活至今的生物

新华社南京8月6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6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国、爱沙尼亚、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为一种生活在约4亿年前的古生物——几丁虫,验明了“身份”。

几丁虫是一种生活在远古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生存在4.85亿年至3.59亿年前,体长一般在50微米至2毫米之间,多呈瓶状、壶状、圆筒状,形态上看很像微缩版的漂流瓶。别看几丁虫个头小、又早已灭绝,但它却是古生物研究领域的“明星物种”。几丁虫在远古海洋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它们演化很快,不同形态的几丁虫有各自对应的生存年代,古生物学者经常以此为标准来判断地质时期。

然而,自1931年被正式发现以来,关于几丁虫是什么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有人曾认为,它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原生生物。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则倾向认为,几丁虫是某类后生动物的卵或卵囊。

此次,研究团队为了解开这一谜团,对370多种4亿年前的几丁虫化石进行了系统整理。这370多种化石覆盖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几丁虫属别。形态学分析表明,即便同一种类的几丁虫化石,其形态长短也相差数倍,这与同种动物卵趋近于相似的特点差别很大。进一步与现代水生6门10纲45种无脊椎动物卵的对比研究显示,几丁虫壳体的大小差异,明显大于现代水生无脊椎动物卵的大小差异。这说明,几丁虫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卵,而更可能是一类独立的原生生物。

“明确几丁虫是一种独立的生物,意味着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与演化过程。特别是对于这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物种,搞清楚它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地球、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等都具有很大意义。”负责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梁艳说。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权威生物学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生物科学》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