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古今中外名人吃饭(历史上的吃饭趣事你知道多少)

历史上的吃饭趣事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吃饭问题就是民生的头等大事,所以我们的语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强烈的印记,人们见面常会用“吃过了?”、“吃了没?”、“刚吃过”等来打招呼。纵观历史,一部中国历史可以浓缩为吃饭的历史,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归结到了吃饭问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这是太平盛世的吃饭情况;藜藿充饥、易子而食,这是乱世灾年的吃饭情形。吃饭如此重要,围绕吃饭问题的历史趣事自然不少。

桑下饿人的故事

赵盾谥号“宣”,世人尊称其为赵宣子,他是晋文公之后晋国的第一位权臣。有一次,赵宣子在去绛邑的途中,看见一棵枯桑树下躺着一个饿得半死的人,赵宣子就停车去喂他食物,等到饿人能说话了,赵宣子问他“为何会饿成这个样子?”那个人说:我是绛城的一个小吏,外出归来的途中断了粮,向人乞讨,我感到很羞愧,用偷取的办法解决吃饭问题,又是我一向所憎恶的,所以就到了这个境地。赵宣子给了他一些干粮还有几束干肉,又给了他几百钱,也没再问什么,就让他走了。

过了三年,晋灵公想要杀掉赵宣子,就请赵宣子来宫中喝酒。酒过三巡,赵宣子觉察到了杀机,就借机逃离了酒宴,晋灵公下令让埋伏的杀手出动追杀赵宣子。有一个杀手跑得很快,他到了赵宣子面前说:您快上车跑,我为你挡住后面的杀手。赵宣子问他是谁,他说你不用知道我的名字,我就是三年前枯桑下快要饿死的那个人。

饿人为赵宣子赢得了逃走的时间,自己死在了乱刀之下。这件事汉代刘向的《说苑 复恩》中有详细记载,对此事,刘向评论说:德无细,怨无小。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吃饭(历史上的吃饭趣事你知道多少)(1)

一饭千金的故事

韩信是淮阴人,早年落魄不得志,常在下乡南昌亭长家蹭饭,时间一长,亭长的妻子就讨厌韩信来蹭饭了。一天早上,她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韩信前去蹭饭,她在桌子上没有摆放韩信的食具,韩信明白了她的意思,很生气的离开了。

饿着肚子的韩信去城下的水边钓鱼,水边有不少给人家漂洗色丝、色布的漂母,她们每天从早到晚在水边漂洗。有一位漂母见韩信饿得不成样子,就把自己带的饭团分给韩信吃。在此后的几十天中,这位漂母每天多带一点食物,到了中午,分给韩信一些吃的。韩信很感动地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你。”漂母听了生气地说:“你一个大男人,自己的吃饭问题也解决不了,我是可怜你而给你食物,哪里希望你来报答!”

汉五年正月,韩信由齐王改迁楚王,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城中,就派人找到了当年的那个漂母和下乡南昌亭长,他给了漂母一千两黄金,赐给亭长一百钱,对他说:“你真是个小人,做善事有始无终。”

上面的故事见于《史记 淮阴侯列传》,韩信最后被吕后所杀,救命的是女人,要命的也是女人。韩信的一生真可谓:功成一丈夫,生死两妇人。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吃饭(历史上的吃饭趣事你知道多少)(2)

顾荣施炙的故事

顾荣字彦先,出身江南大姓“吴郡顾氏”,祖父顾雍曾为孙吴丞相,顾荣二十岁就做了吴国的黄门侍郎,西晋灭吴后,他与陆机、陆云一同到了洛阳,时人称为“洛阳三俊”,西晋按惯例授予他郎官之职,很快升到太子中舍人。顾荣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对东晋的建立有很多大功。

当年,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有人请他赴宴。在宴席上,顾荣看见有个端盘子送烤肉的人,吃烤肉的表情很强烈,顾荣就把拿起的烤肉放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一份送给了端盘子的人。同席的士大夫都笑他,顾荣说:“哪有一整天端送烤肉的人,不知道烤肉味道的道理?”

后来发生了“永嘉之乱”,西晋灭亡了,士大夫纷纷渡南渡。顾荣渡江避乱的时候,每次遇到危险,就有一个人来帮他,顾荣问他为何要帮自己,原来这个人就是当年他送给烤肉的人。此事《世说新语 德行》有记录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吃饭(历史上的吃饭趣事你知道多少)(3)

顾荣施炙

这种一饭之恩,以身相报的佳话,在历史上有多。但因吃饭问题而引发出来的不愉快,甚至灾祸也是有不少。

汉高祖羹颉侯的故事

早年,刘邦没有发迹的时候,闯了祸,避事在他大哥家,他常常招来一些闲人,一起在他大哥家蹭饭,他大嫂很讨厌他们,就假装锅里的羹完了,用锅铲使劲的铲锅,刘邦的闲客听到声音,就知趣的走了。过了一会,刘邦到厨房看到锅里还有不少羹,由此对他大嫂心怀怨恨。

刘邦得了天下,大肆分封同姓王,就是给他大哥的儿子刘信不封。老太爷坐不住了,就去礼问刘邦。刘邦说“我并不是忘记了要给大侄子封王的事,只是因为他母亲太不厚道了”,然后就封刘信为“羹颉侯”。颉的意思有减克,减少,其音与“竭”相同,刘邦这不是打人脸吗?

祸起羊肉汤

鲁宣公二年(前607年)郑国的公子归生接受楚国的命令要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迎战。

战前,华元杀羊宴请各级军官,他的车夫羊斟没有被邀请入席。等到战斗打响了的时候,羊斟说:“前天,吃羊肉的事你说了算,今天驾车的事我说了算。”羊斟就把主帅华元的战车驶到了郑国的军中,让华元做了俘虏,郑国很快战败了。

后来宋国用一百辆战车和四百匹文马要赎回华元,使臣走到半道华元却逃了回来,他一进城就遇到了车夫羊斟,他问羊斟:“那天,是你的马要那样吗?”羊斟回答:“不干马的事,是马的主人的意思。”说完羊斟就逃到了鲁国去了。

后世评论大都指责羊斟因个人恩怨遗祸国家,简直就不是人;也有批评华元处事不当,因小失大。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吃饭(历史上的吃饭趣事你知道多少)(4)

食指大动的故事

宣公四年(605年),楚国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鼋,一种体型较大的鳖,公子归生和公子家一起入朝见郑灵公。路上公子归生的食指自己动了起来,公子归生给公子家看,并说:以前只要我出现这种食指大动的情况,必然会有美味要吃了。

等到他们到了宫里,看见厨师正在宰杀大鼋,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就问笑什么?公子家就把经过讲给郑灵公听。等到鼋羹炖好了,郑灵公给大夫分尝鼋羹,竟然下令不给公子归生鼋羹。公子归生一听就火了,直接上前,把自己的食指伸到鼎中,“染指于鼎,尝而出之。”这下,郑灵公大怒,想要杀了公子归生。公子归生先下手,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弑杀了郑灵公。事见《左传 宣公四年》,因为一碗鳖汤而弑杀了国君,真是千古奇闻。

十个古今中外名人吃饭(历史上的吃饭趣事你知道多少)(5)

上面的几则事故都是因为吃饭而起,其实质是吃饭背后的面子问题。近几十年来,历史上几千年的吃饭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这是一个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但在中国,面子问题从古到今都在讲,吃饭问题过去、现在、将来依然还会在生活中表现的很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