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大事件(中美结束第3次战略对话)

在阿拉斯加和天津对话后,中美最近进行了年内第三次战略对话,双方将会晤地点选择在了瑞士——世界第一个永久中立的国家。此次会晤也非常高效,仅5个小时就结束了,双方达成三大共识:将力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避免出现误判甚至冲突、同意两国元首在年内举行视频会晤。退场时,有个细节非常引人关注——中方走正门,美方却走了侧门。据《环球时报》10月6日报道,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了会晤。

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大事件(中美结束第3次战略对话)(1)

会晤中,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坦诚沟通并深入交换了意见,以加强了解。双方同意,共同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双方还原则上同意,两国领导人在年内举行线上视频会晤,并且还会就会面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中美之间今年第一次战略对话时,双方“怒气”都不小,美国是以势欺人,中国也直言相向,最后有点“不欢而散”的意思,但这也是中美沟通的一部分,直接展现了双方的态度。中方用行动表示“要么不沟通,要沟通就应该双方平等”。这样的态度,也是令美方吃惊不小,据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时都不知说什么来接中方的话了,在国际外交场合,美国出现这样尴尬的情景,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大事件(中美结束第3次战略对话)(2)

等到双方第二次对话时,显然都已经冷静下来了,而且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中美都认为,“必须把所有问题都摆到桌面上”,这样才能看清双方到底有多少分歧,又该如何去解决。正是在这样的对话氛围下,中方划出了“三条底线”,拿出了“两份清单”。从之后美方仍然在台海和南海挑衅来看,这两个问题上中美之间的期望还有差距,仍需沟通;但从华为高管孟晚舟顺利回到祖国来看,中美对话还是有效果的。

于是,相隔时间不长,双方又开始了第三次战略对话,中方带队的是杨洁篪主任,美方则是拜登总统的国安顾问沙利文,他与杨洁篪一样,也参加了双方第一轮在阿拉斯加的对话。那么,中美之间此次对话的地点,为什么单单选了瑞士?分析认为,至少有三点理由。

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大事件(中美结束第3次战略对话)(3)

一者瑞士是全球第一个永久中立国,这也意味着他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军事或政治结盟,任何时候都会保持中立,中美在瑞士会晤,双方都没有心理负担;二者从地理位置来看,瑞士正好处于中美两国中间,距两国距离都是约8000公里,而且时差也都是约6小时,保证了双方会晤绝对的平等;三者瑞士虽然是欧洲国家,但他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欧盟,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对双方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中美之会晤,单单是从地点的选择来看,就有非常多的学问在里面,所谓外交无小事,确实如此。第一次是美国的主场,第二次是中国的主场,第三次则放到中立地点,真正做到双方完全平等,谁都不能“居高临下地讲话”。

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大事件(中美结束第3次战略对话)(4)

如今,无论在台海还是南海,双方擦枪走火的概率都很大,9月中美元首通话时,就专门提到了安全管控问题,这次会晤,双方再次就“管控冲突”深入交换了意见,这对缓解整个亚太局势,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中美若发生冲突,必将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非常有意思的是,会晤结束后,中方从正门出来,美方却走了侧门。一般来说,正门意味着要直面各国媒体采访,中方走这里,也表示会晤内容没什么不能说的,也准备好了如何说,这是大国气度;而美方走侧门,显然是要回避外界,或许美国霸权惯了,觉得没能“凭实力跟中国谈”丢了面子?亦或者在会晤中,被中方打到“七寸”有苦说不出?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中美从特朗普时期到如今拜登上任8个多月,双方关系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无论对中美还是世界,都是巨大损失,双方能坐得下来,谈得下去,定好目标,并一件件去落实,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