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

精华学校高中化学教研组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1)

期末考试不仅是对自己一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对于即将迎来的高三学习,更是一个复习计划的主要参考数据,高效备战期末考试是目前高二学生的重点。

高二上学期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 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定义、符号、单位)

2.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反应热的微观解释)

(重点) 3.反应热的表示方法(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过程图示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结合图形题进行考查)

②以表格形式,从各方面(定义、形成原因、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表示方法、反应过程图示、常见反应等)对吸/放热反应进行比较

①“定一议二”原则

②“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七 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焓(∆H)判据、熵判据、复合判据)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②注意积累能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熵减反应

③该考点所占分值较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 强弱电解质

1.强弱电解质的定义

(重点、难点)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结合图形),填空题(结合图形),简答题

②总结有关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

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方法

(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如盐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较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2)

(2)相同PH、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3)

【易错点】注意区分等C、V/ 等 PH、V 两个不同条件下强弱电解质的对比

二 电离方程式及其影响因素

1.多元弱酸、多元弱碱、酸式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2.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利用QC与K的关系进行判断)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②题目综合性较强,紧记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易错点】

①大部分的盐都是强电解质,所以盐的第一步电离一般为“===”。

②注意处理电离方程式出现的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4)

三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PH的计算

1.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溶液PH的测定方法(PH试纸的种类、范围、使用方法、酸碱指示剂)

(重点、难点)4.有关PH的计算(单一溶液PH的计算、酸、碱混合PH的计算)

【复习建议】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5)

四 中和滴定

原理、步骤、操作要点、误差分析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②注意酸碱中和原理知识的应用迁移

五 盐类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1.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元/多元弱酸强碱盐,一元/多元弱碱强酸盐水解方程式)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本身的性质、温度、浓度、溶液的酸碱性)

(重点、难点)3.盐类水解的应用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判断强弱电解质,双水解离子共存,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②有关盐类水解的应用,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望能做适当归纳,让学生有一定的情境。

【易错点】

①在水中加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均可促进水的电离

②掌握并区分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和特征

六 粒子浓度大小比较 三大守恒规律

(重点、难点)1.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及规律(酸溶液或碱溶液、盐溶液、混合溶液)

(重点、难点)2.溶液中的三大守恒规律(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②比较离子浓度大小应注意:

(1)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同一种粒子浓度的大小。在分析解答时,应注意弱酸、弱碱电离程度的大小以及影响电离度的因素,盐类水解及水解程度对该粒子浓度的影响。

(2)溶液混合要先考虑是否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先要确定反应后的物质及各物质的浓度,再考虑电离因素、水解因素

【方法与技巧】

A.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一般关系是:

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解出的另一离子)

B.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一般关系是:

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解出的另一离子)

③切实理解溶液中的三大守恒规律(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量本质,复习讲解时建议结合特例,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6)

七 沉淀平衡

及其计算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

(重点)2.溶度积(定义、表达式、意义、影响因素)

3.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

【复习建议】

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

②建议综合几个K值(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进行对比(定义、表达式、影响因素、意义)

【易错点】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但溶解度大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小的沉淀也能实现

高二上学期

考点分析及复习建议(选修5)

一、 搞清反应机理 强化概念意识——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有机化学的核心

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引领学生从两方面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复习归纳:

一方面是以官能团之间的转化为线索,对每一种官能团的“来龙去脉”要清晰,以醇羟基为例,“来龙”意思是哪些反应可以引进醇羟基,“去脉”是指醇羟基能够发生哪些变化,生成什么物质,最后建立起有机物之间的互相转化图。学生在复习时务必掌握各有机反应机理,形成一种如何断键如何成键的思维习惯,进而上升成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对每一种官能团的代表物质,要从物理性质(尤其密度、状态)、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实验(特征反应、鉴别)等进行归纳。

2、有机反应不应当只是要求学生记哪一个反应,而应理解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情况,由一个反应推出一类反应。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对每一个典型反应用动画进行演示,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归纳出如下规律,收效会更好:

(1)取代反应---等价替换式有机分子里某一原子或原子团与另一物质里同价态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交换位置后就生成两种新分子,这种分子结构变化形式可概括为等价替换式.

(2)加成反应—开键加合式有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羰基)或碳碳叁键,当打开其中一个键或两个键后,就可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加合生成一种新分子,这可概括为开键加合式

3、消去反应---脱水/卤化氢重键式有机分子(醇/卤代烃)相邻两碳原子上脱去水/卤代氢分子后,两个碳原子均有多余价电子而形成新的共价键,可概括为脱水/卤化氢重键式。

4、氧化反应----脱氢重键式/氧原子插入式醛的氧化是在醛基的C---H键两个原子间插入O原子;醇分子脱出氢原子和连着羟基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后,原羟基氧原子和该碳原子有多余价电子而再形成新共价键,这可概括为脱氢重键式/氧原子插入式.

5、缩聚反应—缩水结链式许多个相邻小分子通过羧基和氨基,或羧基和羟基,或醛基和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的相互作用,彼此间脱去水分子后留下的残基顺序连接成长链高分子,这可称为缩水结链式.

6、加聚反应---开键加合式许多含烯键的分子之间相互加成而生成长链高分子,属于开键加合式.

二、善于归纳总结 强化规律意识

1、碳元素四价规律 碳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ⅣA,其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易于其它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显四价。在有机物中,碳均有四个键,这是书写有机物结构式的重要依据。

2、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

(1)了解异构种类(四种)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或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在同一烯烃平面上,由位置排列不同而引起的异构)

(2)熟悉思维顺序(四步)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

(3)掌握书写步骤(四步)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由对到邻到间。

(4)熟悉典型同分异构体 ①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②环烷烃、烯烃;③炔烃、二烯烃;④苯及其同系物、芳香烃;⑤醇与醚;⑥醛、酮、烯醇、环醇、环氧烷烃;⑦醛、酮与…… ⑧羧酸、酯……⑨氨基酸、硝基烷烃……

(5)建立对称结构,确定一元取代物种类

(6)利用丙、丁、戊基分别有2、4、8种结构,考查含有丙、丁、戊基的衍生物的种类。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7)

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⑴ 定主链:就长不就短。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子数决定)

⑵ 找支链:就近不就远。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⑶ 命名:

① 就多不就少。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② 就简不就繁。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③ 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2、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⑴ 定母体:根据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确定母体。如: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以烯为母体,化合物的最后名称为“某烯”;含醇羟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别以醇、醛、酸为母体;苯的同系物以苯为母体命名。

⑵ 定主链:以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⑶ 命名:官能团编号最小化。其他规则与烷烃相似。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8)

三、探究有机推断合成方法,强化效率意识

温故而知新,有效的复习能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采用列表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归类才易储存。在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各类反应的同异关系,在比较的前提下对有机反应进行归类,形成知识体系,常见有机推断题的突破方法。

四、注意书写规范,强化细节意识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二化学期末考前备考策略)(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