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本期我们聊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公案,这就是楚国大将项燕临死前说的那句著名的讖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其实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都是南方最强大的诸侯国,从齐桓公时期一直到秦始皇时期,楚国人就是中原各国一个绕不开的拦路虎,甚至楚国一直到秦末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且楚国后裔项羽的确最终灭亡了秦国,报了当年一箭之仇。而要不是遇到了开挂的刘邦,项羽一统天下绝不是啥难事。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

楚国从强盛到衰落,其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楚国首都郢都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率军攻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顺汉江而下,大军击破楚国首都郢都。被打的找不到北的楚顷襄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迁都地。

许多人认为楚国迁都陈地,这是昭示着楚国走向了衰落,秦国从此开始了统一六国之路。

这句话非常正确,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局面,其实楚国迁都后依然有机会重新崛起,他给自己留下了三个后手。要是六国筹划得当,联手抵挡秦军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楚顷襄王为什么要选择陈地作为新国都呢?迁都于此又对楚国的命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且听以史为鉴为您分析。

一、楚国迁都的历史背景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2)

(战国名将白起的影视形象)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1年)秦将白起讨伐楚国,大胜,楚国割地上庸和汉水以北的土地和秦国讲和。次年白起再一次讨伐楚国,夺取了秦楚边境的焉,邓等五座城池。随即在第二年夏出其不意,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直奔楚国的政治中心郢城而去。

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接连攻陷了楚国的重镇西陵和巫郡,随后秦军三面包围了楚国的都城,公元前278年,楚国郢城失陷,楚王逃亡东北地区的陈地,旋即迁都于此。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3)

(白起行军示意图)

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鄢郢之战,白起也因为这场大胜被封为武安君。

那么战败后,不但失去了首都,而且祖宗陵墓都被烧毁的楚国迁都陈地,是一招逼不得已的臭棋吗?

二、楚国缘何迁都陈地

楚国最终选择陈地作为自己新都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陈地比起其他楚国城市具有以下优点。

1、军事角度

迫于秦国的军事压力,楚国的新都必须距离秦国边境较远,否则楚国就会再次遭遇被白起“直插心脏”的军事局面。陈地地处楚国中东部地区,同时靠近魏国,在地理上要安全得多。

同时楚国的新都不可以距离前线太远,否则就难以组织力量继续抗击秦国。综上所述,原先地处中原,紧邻宋、魏的陈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4)

(战国初期形势楚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

正如魏国的信陵君在韩国亡后分析秦军战略战术时所说的:”秦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冥厄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

在这里信陵君分析秦国要攻打楚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顺着黄河,直接攻击楚国新都陈,但是因为陈地在韩魏两国的东部,如果秦军想要“抄近路”袭击楚都,就必须要借道韩魏两国。

但是在经过了伊阙之战,河西之战等,秦与韩魏两国已经成为了世仇,且不说韩魏两国是否会借道给秦军,就算是借道了,在战国时期云波诡异的政治局面下,难保韩魏两国不会和楚国一起吵了秦军后路,“关门打狗”全歼秦军。正所谓:“兵出之日而王优其不返也。”这条路秦国也不敢走。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5)

(陈地在韩魏两国东侧,在地理上有着绝佳的优势)

但是倘若秦军不借道韩魏,就必须要通过楚国重兵防守的西部防线,在这里有数不清的楚军军事要塞,比楚军更可怕的是此时的这里的高山大涧,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行军十分困难。

这里没有经过开发,易守难攻,所以信陵君说秦军走三千里路长途跋涉也不见得获得战果。若不借路于仇敌韩魏,只能攻打随水右壤,“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极为不便。

这条路对于秦国也是得不偿失。所以后来秦始皇灭亡楚国时,骄傲的李信战败,老成的王翦张口就要求必须80万大军才能伐楚,就是看到了这条路的艰难。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6)

再加之虽然秦国征服了楚国的西部地区,但是被占领区的楚人反抗十分激烈,很多城池秦军都是得而复失,一旦大军从西向东进攻楚国,难免不会后院起火,正如50年后的李信讨伐楚国失败一样的情况。

从陈的地理位置看,东南部是楚的大后方,而西北有韩、魏作屏障。其西南又有召陵,上蔡这些楚的重要军事驻点,加上汝水迂迥其间,构成了一条较牢固的防线。既可阻止韩魏袭击,也能抗拒秦兵进攻。因此从政治和军事角度上来说,迁都陈地都是楚国的最佳选择。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7)

(如今的湖北,湖南地区很多都是不毛之地,秦军不便行军)

2、地缘政治角度

第二个原因就是楚国在陈地的统治有着十分深厚的经济政治基础。

楚国早在楚庄王时期就已经“灭陈以为县”,虽被劝阻复陈。但是此时的陈国已经成为了楚国的附属国,全方位的被楚国控制其内政外交。到了楚灵王时期,又一次灭陈并以“今我大城陈、蔡,赋皆千乘”。

灵王死后,陈国虽再次复国,然亦为楚国所控制。到了公元前479年,楚国再一次“灭陈而县之”。楚在灭陈之后,东部为了对付吴、越;北部为了对付三晋和齐鲁,加强了对陈的政治控制与经济建设。

从惠王灭陈至前278年徙都陈,楚已在陈经营了200年。陈一直是楚的重要军事和经济重镇。在二百多年的移民和政治消化下,陈地早就形成了对于楚人的强烈的国族认同感,因此其政治基础十分牢固。

3、经济角度

除此之外,陈国是西周初期的最早一批诸侯国之一,虽然陈国地小,但是开发较早,同时靠近中原地区,文化,政治,经济基础较好,作为楚国中东部地区的最大的城市,定都于陈地的楚国可以统筹楚国中东部地区的资源和物资进行抗秦活动。

同时淮河流域经过了春秋战国四百年的发展,人口繁多,农业发达,淮河流域成为了楚国的大粮仓。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说:“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陈夏千亩漆”。

陈地为都城可以为楚国提供丰富的粮草供应,也可以随时和北方各诸侯国开展经济活动,从经济上来说,陈地也是迁都的最佳选择。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8)

(春秋初期形势图,陈国是最早的一批中原地区的诸侯国)

三、迁都陈地之后的楚国

有了上面三个条件,楚国人也认识到陈地作为新首都其实还算是比较完美的,于是楚国以陈地为中心,再次励精图治,准备回复楚国的荣光。

1、加强了楚国东部地区的开发,增强了其抗秦实力

虽然楚国失去了其西部传统势力范围,但是楚国贵族以及其中央政府的东迁却加强了其东部领土的开发。从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来看,长江以北即现在的深河、信阳至武汉及其以东和长江以南的洞庭湖区包括常德、益阳和湘江流域及其以东仍属楚国。

楚王迁都后,不愿意臣服于秦人的楚人纷纷东逃,东部和南部的人口如淮阳、鄂州、长沙甚至湘南衡阳、资兴等地的人口迅速增加起来。东迁的楚人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人力资源。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9)

(战国中期形势,秦赵长平之战前夕,越国一度复国)

考古发现证实,在当时的湖南东部地区,铁制农具已经十分的普及,同时水利灌溉工程也开始大规模的营建,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的激增反过来促进了楚国东部地区采矿业和金属冶炼工艺的进步和发展。这使得楚国的国力得以快速的恢复,并且灭亡了鲁国和越国,逼近齐国边境,力压齐国,同时和魏国交战获得了淮泗地区,极大的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长平之战后,楚国及时出兵邯郸,成功的击退了秦军,并且一度反攻到了函谷关外,秦国三代君王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迁都后的楚国,犹如山东六国抗秦的一面旗帜,一直抵抗到最后一刻,才不甘的倒下。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0)

(楚国一度在北,南,东三个方向进行扩张,直到最终灭亡)

2、楚人凝聚了人心

楚国人虽然失去了郢都,但是并不是人们以为的楚国一直被秦国打压。而是屡次反扑,一度击败秦国,收复了许多旧有领土,给秦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秦本记》记载:前280年,秦“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这说明黔中这个时候已被秦攻占。但是《楚世家》又记载:前277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复拔”一词说明楚人曾经收复过这些地区。

前276年,楚人再次击败秦军,收回十五座城池:“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

《秦本纪》也载:“楚人反我江南”。也就是说明秦攻占这些地区后,楚国人又从秦手中夺回来了江南地区。《华阳国志·巴志》注释中提到楚国人不服秦人,秦军在的时候不敢说啥,等秦军撤退了,楚人马上赶走了秦国任命的官员,声明自己还要当楚国人!

“但楚人不服,其明年,沿江十五邑民众潜结顷襄王于陈,乘秦师去后, 合十万众,起逐秦之令长、守、尉,复为楚国。顷襄王还都郭,复有巫黔中故地。“《华阳国志·巴志》

上述史料说明,在楚王迁都陈地之后,沦陷区的楚人深受鼓舞,反抗秦人统治的抵抗运动,此起彼伏。他们在秦军后方配合正面战场的楚军主力,一度收复了楚国旧都等沦陷区,秦楚两国在西线成胶着状态,在秦军灭亡韩魏赵,获得中原通道之前,秦军一直无法打击楚国的势力。

四、总结

楚国在传统首都郢都被攻占后,迁都陈地是当时符合楚国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同时楚国的迁都陈地也代表着楚王的彻底的“改过自新”。迁都后的楚国贵族势力和楚国民众一起,开发东南部地区,增加国家实力,来继续抗击秦国。

在他们的协同努力下,楚国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甚至是在秦军“泰山压顶之势”的军事优势下取得了歼灭秦军二十万的军事奇迹。这极大地减缓了秦国统一中国的速度,出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与骄傲。

而楚国迁都后,在成功塑造了自己领头抗秦的身份后、最大化的凝聚了楚国人心,并且顺势大力开发吴越,没想到的是这些措施都成为了楚国为自己自觉不自觉留下的重要后手。

楚国为什么灭秦必楚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1)

这三样手段,一直等到70年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反秦时都是迅速聚集八千江东子弟的基础,可见楚国后手准备之充分。

不过这些都是准备拦截秦国从长江上游单独进攻楚国准备的,没想到秦国直接暂时把楚国抛开一旁,重点放在了韩国、赵国、魏国身上,等秦国集中兵力灭亡韩赵魏后,楚国新都也没有了屏障,只能再次迁都,再次被打,最后遗憾亡国结束了这段荡气回肠的战国纷争故事。

文/以史为鉴 福尔摩小登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

《史记-楚世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