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儿歌谚语 广府儿歌赏析


粤语儿歌谚语 广府儿歌赏析(1)

广府儿歌赏析:"虾冇乸,蛤冇公……”

广州儿歌:"虾冇乸(虾公),蛤冇公(蛤乸),生鱼冇死日,塘鲺不出涌"。

古代人的对子真是有趣,解缙 :

“水中蛤蟆穿绿衣 锅里虾公着红袍“ 。

俗语也有:”鱼熟鱼突眼,虾熟虾弓腰”。又有:”阿驼卖虾米,你我都唔扂。”

虾为什么叫”虾公”?因为虾苗。状似蜈蚣,故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苗虾状蜈蚣而拥楯者曰虾公。”

广府人将虾叫“虾公”,将青蛙叫“蛤乸”,又总结出一个规律,“虾无乸,蛤无公,水中无鱼,虾公为大。” 广东话,虾无乸,蛤无公(读:哈母拿,嘎母公)。译过来就是说虾没有母的,蛤没有公的。

至于"蛤无公"的说法,其实,青蛙和虾均是有雌雄之分的。

为什么又说:虾无乸,蛤无公”呢?因为粤语大部分语音来自中原的汉族古汉语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吸收了壮族语言(特别是接近自然的语音)和语法。

如粤语叫虾(包括公母),一律叫“虾公”,因壮语叫虾为“公”;叫青蛙为蛤乸,壮语田中蛙的田,读那,田蛙叫“蛤那”,又把那写为乸,叫蛤乸。用汉语读就误认为田蛙全是母的了。虾全是公的了。

”生鱼无死日,塘鲺不出涌”,这两句纯属为了押韵,但也有点道理。

生鱼,也叫斑鱼、乌鱼,真正的学名应该是鳢鱼。[本草纲目]中也有如下叫法:乌鳢、文鱼、蠡鱼、玄鳢、黑鳢。民间的俗称还有黑鱼、七星鱼呢!

生鱼无论生与死都叫生鱼,因而就有”生鱼无死日”。

塘鲺为什么不出涌?塘鲺鱼性情温和,属底栖性鱼类,它除了到水面吞食空气和摄食外,很少到水面活动。白天,饱食后的塘鲺鱼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或阴暗处。

塘鲺很少游出涌,所以,就有”塘鲺不出涌”的说法。(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